返回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62、环江县推行“包产到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社,这是环江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崖日坚这个农业生产集体化的带头人,在大跃进年代中,却因为批评县委书记洪华大搞弄虚作假,坑害农民的“反瞒产”运动,而死于非命。

    1955年8月22日,**广西省委召开区委书记以上干部会议,省委书记陈漫远传达《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各级干部回县以后,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全县大批“小脚女人”的“右倾保守思想”,由县委书记张德亲自挂帅督导,很快掀起农业合作化**。1956年1月,环江县农村普遍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的农户必须把土地和生产资料全部交给高级社统一安排,取消土地分红,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在大办合作化运动中,各级干部对农民采取“一哄二抬三强迫”的办法,一时闹得人心惶惶,乱子四起。

    干部们对农民大搞宣传攻势:“听**的话,跟**走。”“土地是**分给农民的,**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合作化是让农民共同富裕的路。”“合作化,集体劳动,走苏联老大哥的路。苏联的集体农庄,拖拉机耕地,自流化灌溉,康拜因收割,种地不用人力,全都是机械化大生产。”“实现合作化,搞集体生产,人多力量大,搞起生产有干劲。”“入社光荣,不入社可耻。”……

    干部们在农村和社会上大造“入社光荣”的政治声势。尤其在转高级社时,入社成为政治待遇,对地主、富农、反革命份子,实行群众评议,表现好的,可以摘帽入社,否则入社后实行管制劳动改造。因此,不入社的人社会地位比地富还低。许多没入社的群众只好蜂拥而至。对还不愿入社的人,一卡二压三批判。

    干部们为了完成任务,对不愿入社的群众实高压,动已经入社的社员,开会批斗那些不愿入社的群众,经常是边批斗边打骂,搞得那些不愿入社的人一听说开会就紧张害怕。你越害怕,批斗会开得越热闹,白天开了晚上开。有的干部还实行严厉手段,对没有入社的群众,牲畜不能上山吃草,孩子不能上学读书……结果全县很快实现了高级社化。

    高级社给农村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给农民带来了许多恐惧、担忧、困难和麻烦。

    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充公,生活资料按劳分配。用群众的话来说,就是土地共产,耕牛、农具充公,干部捏着社员饭碗。因此,一说到马上要搞高级社,农民们怕共产,纷纷卖牛、杀猪、宰羊、杀鸡杀鸭、砍树……一时间造成环江县农业生产的大破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折,加上1955年生春旱,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

    1955年农业合作化**中,全县粮食总产量由1954年的5618万公斤,下降到4749万公斤,减产

    其中减产严重的地方,如下南区,粮食减产31.2%。而粮食减产,征购粮反倒增多。因而造成严重粮荒。据1956年3月统计,全县农村粮食缺口达5oo多万公斤,其中下南区缺粮公斤,缺粮户4466户,占总农户数的86.3%。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下南的老秀才编了民谣,农民们拿了做歌唱:“高级社,不高级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62、环江县推行“包产到户”-->>(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