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碧爷爷故事集无弹窗 《山乡巨变》是著名作家周立波创作的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以非常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农民的各个阶层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他们在这场所有制巨变中的所思所想,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探讨这一问题的场景再现。
小说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是反映清溪乡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的过程,作者1956年开始动笔,1957年1o月完成,由于上卷创作基本上是在反右派运动前完成的,农村关于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辩论在小说即将完稿时才展开,因此,作家的头脑中还没有那种紧绷的阶级斗争之弦。下卷则是从1957年秋开始构思,1959年11月定稿。作家在创作小说的下卷时,经历了反右派运动和农村两条道路的大辩论,也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1959年下半年在党内开展的“反右倾”运动,因而这些运动对阶级斗争和党内斗争的强化,给作家和作品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这就使得小说的下卷中有着强烈的阶级斗争色彩,从而损害了小说的历史真实性,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水准。因此,本文以小说的上卷作为分析对象。
一、真实再现农业合作化运动《山乡巨变》的故事生在1955年初冬,地点是湖南省资江下游一个偏避的乡村――清溪乡。众所周知,故事生的时候,正值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进入**。在1955年7月底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认为邓子恢及中央农村工作部在领导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时,如同“小脚女人”,不但自己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而且还老是埋怨旁人走快了,存在着右倾保守思想,由此开展了对合作化运动中的“小脚女人”即右倾保守思想的批判。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到来,**中央又于同年1o月召开扩大的七届六中全会,对右倾保守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批判,并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指出:面对农村合作化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党的任务就是要大胆地和有计划地领导运动前进,而不应该缩手缩脚。已经建立起来的几十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日趋巩固和绝大部分增产的情况,以及许多农民群众要求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恰恰在事实上否定了对几十万个小型合作社都难于巩固、大展更不敢设想这种悲观主义,宣告了“坚决收缩”的右倾机会主义的破产,证明了右倾机会主义在实质上只是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村资本主义自势力的要求。对于右倾机会主义所进行的批判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因为只有彻底地批判了这种右倾机会主义,才能促进党的农村工作的根本转变,改变领导落在群众运动后头的局面。这个转变,是保证农业合作化运动继续前进和取得完全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小说中的主人公青年团县委副书记邓秀梅,就是在此次会议后不久带着县委的指示,来到清溪乡动群众开展建社运动的。
作者周立波出生于农村,熟悉农村生活。为了写好《山乡巨变》这部小说,1954年他曾回到老家湖南益阳县考察过农业合作化运动,1955年秋举家从北京迁到益阳县的桃花仑村落户,并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与农民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帮助农民建立农业合作社,交了许多的农民朋友。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农民语言,甚至是益阳的方言土语,充分说明周立波对农民和农村的了解。
作为一位参加革命多年,与党的事业命运共存的党员作家,周立波对于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积极支持的,小说的主题毫无疑问也是鼓励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小说的基本构思和书中的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56、从小说《山乡巨变》看合作化运动中-->>(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