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47、贫农维权挨整入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到1ooo多斤。但辛庄村粮食只分到144斤、红薯分到25o斤就停止分配了。社员意见很大。

    就在辛立臣和杨德春打完架的时候,辛立臣和一些社员听到一个消息:他们村的红薯还要往外调。辛立臣怒上加怒,就和他弟弟辛清臣、侄族辛维庆带头闹了起来。1956年11月初,他们三人先是带领群众在7天内刨分了67亩地中的1o万余斤红薯,由社员分掉。杨德春等干部出来制止,辛立臣质问道:“娘的!俺们辛辛苦苦种的红薯,凭什么白给外村?凭什么不分给俺们?想饿死俺们呀,没门!”辛立臣等愤怒的社员要揍他们,吓得杨德春等干部东躲西藏。

    然后,辛立臣等带领数十名社员去乡里请愿,提出了三项具体要求:一是分社;二是清算账目;三是撤换杨德春等作风不好的社干部。乡里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自动撤换了队里的干部。同时,他们组织了11辆大车,坐着数十人去县里请愿。

    这时,临汝县其它地方也开始出现“闹社”的迹象,龙山生了打干部事件,县委未认真处理。之后,周围村庄就有人酝酿“闹社”,县委亦未引起警惕。到了秋后,开始有一部分社员三五成群地到乡、到县请愿,这时县委仍未觉察问题的严重性,亦未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临汝县委认为,社员闹事是属于人民内部正当要求未得到合理解决,加上干部本位自私,与某些敌人挑拨活动引起的。洛阳地委也几次强调是工作问题,要求改进领导作风,大力推行包工包产,改善民主管理工作。因此,临汝县在闹社初期的处置方针是:“加强政治教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冲突。”与此同时,县里派出了大批干部到闹社地区进行工作。公安局也派出专人到闹社比较厉害的辛庄村进行调查,并没有现有坏人破坏,证明是群众性的问题,因此决定不逮捕人。

    随着闹社事件的增多,影响的扩大,临汝县委开始采用分化的手法。一方面,他们把辛庄村带头闹事的辛立臣、辛清臣和其它一些领头人以办训练班为名集中起来,学习社章和宪法;另一方面,派出大批干部深入群众当中,加大教育说服工作的力度。由于采取了这两方面的措施,闹社的势头开始慢慢得到控制。

    1956年12月中旬,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来到临汝。他在听取汇报后指出:闹事的基本性质仍是内部问题,但少数社已展到坏分子利用党内矛盾、干群矛盾,进行反合作化、反社会主义的小型骚乱。他特别强调,是否有反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47、贫农维权挨整入狱-->>(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