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碧爷爷故事集无弹窗 河南省临汝县王堂高级农业社,党支部书记兼社长杨德春独断专行,对社员的态度极其蛮横。他平时不参加生产,说大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他自己借用合作社6o多元钱,会计亲自给他送到家里。可是平时社员要借几毛钱,再三要求他也不批准给。1956年麦收时,社里办“农忙食堂”,他向社员宣布:“谁都得到食堂吃饭。如果三天不来吃饭,就拔他的锅灶,不准推磨。”而食堂由于管理不好,浪费了2ooo多斤粮食,社员对此非常不满。麦收后,他又独断专行,决定把全社麦种都集中放在辛庄村,结果坏掉了两千多斤。秋收后,社里收了绿豆,社员们要求分一些,他不准分。
在贯彻落实《农业四十条》的热潮中,许多地方出现高指标和瞎指挥现象。1956年上半年,河南临汝县对农业社增产指标要求过高,打井数量要求过大,技术推广要求过急。有的地区,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就不看条件的盲目推广高产玉米,直至把玉米种到洼地和山坡上,结果减产很多;有的地区在推广密植上,限定每亩必须保证多少棵,把行距、株距都列入“操作规程”;有的地区因一味追求打井数量,结果出现了不少废井,没有砖,就去扒群众的房子,拆群众的锅台,甚至拆社员的祖坟。杨德春等几个社干部就是瞎指挥的典型。
临汝县王堂农业社有户贫农,户主叫辛立臣。社里在打井时,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把他祖坟上的牌楼砖拆去修水井,又把坟前的一棵大柳树砍了去做农具。辛立臣不服气,就找杨德春理论。杨德春把三角眼一瞪,说:“哪个是你家的?都是集体的!”原来杨德春等几个干部决定,社员的零星树木、果树和小块苇塘等统统收归社有,而不给予任何补偿。
辛立臣争辩说:“俺土地入了社,可是祖坟没有入社呀,怎么就成了集体的?”杨德春竟然蛮横喝道:“这是党支部和社委会的决定!你想挖集体经济的墙角吗?”
辛立臣十分愤怒,知道和这个家伙没法说理,就伸手要打杨德春,被人拉开。他跳着脚骂道:“老子是贫农!不怕你。你不赔我的砖和树,老子和你没完!”
1956秋收之后,临汝县王堂农业社干部没有把党的分配政策向群众交代,分配方案没有经群众讨论,预分计划群众也不知道,社内账目从未公开过,社员对社里的收支不摸底,有很多怀疑。该社王堂村生产队按劳动将预分粮分掉7o%,有的一人分了6oo多斤,多的甚至达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47、贫农维权挨整入狱-->>(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