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大放、大辩论、大批判的方法,批判、斗争“右倾分子”、“四类分子”和富裕中农。有的地方甚至把事件定性为“小型的骚乱”,“反革命事件”,动用了公安、法院等专政力量,逮捕法办了一些领头闹事者,严厉惩处了“闹事”的“犯”,镇压了退社风潮。广东省一个月内批判斗争1.6万人、逮捕两千余人,几乎全部是富裕中农。广东番禺县县委于1957年1o月8日抽调机关干部186人,组成3o多个工作组下乡。工作组下乡后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制止退社风波,帮助社干部健全劳动管理和财务管理,动群众对带头闹退社的农民进行大辩论,镇压了退社风潮。
下面,请看浙江是怎样平息“仙居事件”的。
为妥善处理仙居群众闹事事件,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决定亲自赴仙居县蹲点调查。江华是8月中旬到达仙居的。到仙居的第二天,他就在仙居县党员骨干分子会议上作报告。江华指出,要批判党内的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要在农民群众中批判资本主义思想;要打击不法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他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展生产的问题。
江华在仙居蹲点的2o天左右时间里,找了不少人谈话,并通过召开包括区委书记、乡镇书记、村书记和县里干部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传达中央对仙居工作的指示,组织干部学习,帮助县委常委总结闹退社的经验教训,分清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统一思想认识,帮助他们研究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和恢复合作化措施。他还亲自到仙居县船山乡、岭下乡农村调查研究,听取农民和乡村干部的意见。在船山,江华请来生产组长、党员和普通社员十几个人开座谈会。江华人胖,村里为他准备的藤椅坐不进,他就坐在农家的竹椅上。他主要问闹事的原因,叫大家实事求是地说,社员有什么反映,参加会议的人有什么想法等等。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合作化以后土地荒掉,产量上不去,老百姓生活较困难。开会时,大家还不知道他的具体身份,走后才知道。船山座谈会的第二天,江华又在县里召开了有县委书记、县长、两办主任、部分县、乡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开会时,他先提出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退社?二是哪些人要退社?三是退社对你们有什么好处?让大家讨论。讨论中,江华问得很细,如记工员有没有为自己多记工分、闹事哪些人最积极等等。大家反映:社员与干部有矛盾的要退社;坏人要退社、最积极等。县里的座谈会开了两天,接着,江华又到岭下乡调查。到岭下乡,因为路小无法开车,江华是步行去的。他在岭下乡杜婆桥村也召开了社员座谈会,他就坐在树墩上,参加会议的有村里的主要干部。江华问了大家许多问题,如合作社好不好?还征求大家的意见:仙居经济落后,修条公路好不好?大家都说好。开完座谈会,江华又去看了稻田。在仙居,社员们向江华反映最多的是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合作化以后,县委工作极不深入。干部下去一般只到区到乡,很少到社,即使到社也很少与群众接触。领导活动限于开会布置,缺少研究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吊打群众的乡干部占全县乡干部的3o%以上,甚至少数县委委员也打人、吊人,严重地脱离了群众。”其次是领导上的右倾:“闹事之前,合作社中问题成堆。群众曾经再三向领导上出警号,要求清算账目、干部参加劳动、改选作风不好的干部,有的要求退社、分社。而领导上不敢放手动群众,采取民主办社的方法认真解决合作社中的问题,又不加强对社员的社会主义教育,批判错误言论。闹事已经生,又不去动群众,做好工作,使大部分社员稳定下来,允许少数坚持退社的社员退出,而采取压制、拖延以至放任自流的办法。对未生闹事的地区,县委也未主动做好工作。”再次是党的队伍中资本主义思想上升,组织纪律松懈,缺乏战斗力:“领导上长期放松对基层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党的组织生活极为松懈,区乡干部较为普遍地不学政治、不学文化、不看报纸。”由于县委没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46、平息退社风潮“先抚后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