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维纳斯”de残缺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在舞台上了,让观众受到震聋发聩的悲剧力量的感染和欣赏到人物的崇高美学价值。演出后,好评如潮,广受欢迎,引起一定反响。人称她“用声腔刻划出了一个中国近代史上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农村中的‘这一个’—‘活寡妇’”。一位省委党校退休教授赋诗一首:  楚剧演员张巧珍,名不虚传熠熠星;  唱腔扮相不曾减,造诣不亚关啸彬。  剧种虽然不景气,有君何愁不振兴  寓教于乐是享受,满城争夸张巧珍。  三、  一位资深戏剧家撰文对巧珍热情洋溢地评述:“她都将其悲剧人物和悲剧情节演绎得翻江倒海、柔肠百转,倾尽中国女性的不幸命运和万种悲情。体验是对已完成事件在情感上的再度开掘,召唤已经经历的情感再度苏醒;而生存的艰难和精神的压抑,则是产深切体验的源头活水。历尽沧桑的巧珍一旦与悲剧相遇,她就能体验别人所不能感受的东西和思考别人所不能思考的问题。并聚拔成激情的喷口,构成表演的个性灵魂,其幽咽、幽怨、幽伤,就无不令人心碎。这是悲剧凝重的忧患效应,也是使巧珍与观众缘分深长的重要原因。”  全国著名戏曲作家、理论家、导演。龚啸岚,笔名念禾,曾任中国戏曲家协会湖北分会副主席、名誉主席、武汉市政协委员。他发表在湖北日报1993年9月22日著的《一曲悲歌动地来》一文中也对张巧珍给予了高度评价:“主演此戏的张巧珍,是艺龄近3o年、演出过大量成功作品、深受楚剧观众爱护的名演员。在《悠》剧中,她试图有所探索,有所突破,其努力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同台的青年演员也竭尽全力配合相当默契,获得了以戏剧家郭汉城为首的来自首都的许多专家、学者、编辑一致赞赏,认为该剧从构思、设计到全面演出都称得上是一出富有新意的精品”。  《悠》剧在1993年,在隆重纪念**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湖北省首届楚剧艺术节戏剧剧种汇演中获二等创作奖和导演奖、音乐唱腔获音乐、二等奖、演舞美设计二等奖、灯光设计奖、巧珍斩获表演一等奖,夺得金杯——“牡丹花”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同年,在山西太原片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中又荣获文化部颁发:音乐奖、舞美设计一等奖等11项大奖。  但非常遗憾的是,《悠》剧本有望一举摘取大会评选的鳌头桂冠,成为张巧珍艺术生涯的问鼎之作。不料,在离巅峰仅半步的地方栽下马来——在最主要的导演、表演上失利:  张巧珍事与愿违地只获优秀表演奖。  余笑予一反常态地仅获优秀导演奖。  何故耶?  有人认为,“可惜由于主创人员给观众设置了审美阻障,将封建伧理对人性的残害扭曲和人性自身的弱点共用加在男女主人公身上,使观众失去审美自居力,并导致该剧功亏一篑”……  这里,不由本人想起几句与此无关痛痒的题外话:且不提古今名剧中的悲剧浩如烟海,也不提国外影视、话剧中的悲剧佳作琳琅满目,只说戏曲一角,真正货真价实的悲剧,大抵少,或无。从元杂剧到明传奇到叙事文学,从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到佚名作者,悲剧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大团圆、皆大欢喜的结局——光明的尾巴。如《窦娥冤》的冤情平反、《赵氏孤儿》的手刃仇人、《孟姜女》的哭倒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双飞等等。倘有人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其道而行之,必定是老鼠钻风箱——上、下、两头受气。但这低年级学生犯的错误对于一群教授来说,显然不会,决不会的。  我不怀疑大会评奖的公开、公平、公正性。  我更不怀疑湖北戏剧精英团队实力、能力、进“球”率。  此时,《悠》剧的主创人员情不自禁地想起李清照《夏日绝句》的诗,并在心底默诵起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温婉的张巧珍叹了口气,抬起头,恬静地上露出坚强不屈的神情道:“走,我们回去加工!”  此刻,那挺立在巴黎罗浮宫的维纳斯雕像,飘然而至地闪现我的脑海,是的,是的!她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可惜,可惜!她是断臂的。但正因如此,岂不让我正好领略到维纳斯别有洞天的秀美风采——残缺美么?搜读阁小说阅读网.soduge.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