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远征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丰富的老猎手,精准地掠过那些华而不实的噱头,直接投向技术核心区。他胸前没有悬挂任何明显的厂商证件,但那份从容的气度,让人不敢小觑。

    老者在新旭日的展台前停了下来。他没有像其他参观者那样被动态演示吸引,而是径直走向了摆放着“琉璃”芯片实体、详细技术参数板和架构图解的静态展示区。他扶了扶眼镜,身体微微前倾,那双深陷的、布满皱纹却异常清澈的蓝色眼睛,如同精密的扫描仪,一行行、一帧帧地仔细阅读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参数:主频、功耗、延迟、抗干扰指标、工作温度范围……

    他看得极其专注,十分钟过去了,姿势几乎未变。偶尔,他会用指尖轻轻点一下某个参数,眉头微蹙,似乎在心中进行着复杂的验算和比对。

    团队里有人注意到了这位特殊的访客,低声议论起来。“这老先生好像很懂行?”“看气质不像一般人……”

    颜旭心中一动,一种直觉告诉他,这可能是一个关键人物。他整理了一下情绪,脸上重新挂起沉稳而谦逊的微笑,缓步走上前去。

    “Good afternoon, Sir. I'm Yan Xu, the CEO of New Sunrise.”下午好,先生。我是颜旭,新旭日的CEO。他用流利的英语开口,语气不卑不亢,“Is there anything about our ‘Liuli’ chip or the solution that particularly interests you? I'd be happy to provide more details.”您对我们的“琉璃”芯片或解决方案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地方吗?我很乐意为您详细介绍。

    老者缓缓抬起头,目光从参数板上移开,落在颜旭脸上。他的眼神没有咄咄逼人的审视,只有一种沉淀了数十年工业经验的、近乎苛刻的平静。

    “The specifications are… impressive, young man.”(技术参数……很漂亮,年轻人。)他开口了,英语带着浓重的德语口音,语速缓慢,每个单词都咬得很清晰,仿佛在掂量其分量。“Very ambitious power consumption targets, and the claimed latency is indeed competitive on paper.”(功耗目标非常雄心勃勃,宣称的延迟在纸面上也确实具有竞争力。)

    颜旭心中一喜,正准备进一步阐述其背后的技术突破和实现路径。

    然而,老者的话锋没有丝毫过渡,直接转向,如同冰冷的锻锤砸下:

    “But,”(但是,)他顿了顿,手杖在地上轻轻一顿,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为他的话语加注重量,“the heart of industry, real industry, is not about beautiful numbers in a brochure.”(工业的核心,真正的工业,不在于宣传册上漂亮的数字。)

    他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仿佛穿透了颜旭,看向了更遥远的、由钢铁、机油和漫长岁月构筑的工业殿堂。

    “It is about ‘Zuverlässigkeit’.”(它关乎“可靠性”。)他用了德语原词,这个词带着金属般的冷硬质感,“Reliability. The kind that runs for decades in a dusty factory, under extreme temperatures, with zero tolerance for failure.”(可靠性。那种能在灰尘弥漫的工厂里、在极端温度下运行数十年、对故障零容忍的可靠性。)

    他微微摇头,看着颜旭,眼神里没有轻视,而是一种近乎悲悯的、对后生晚辈不懂真正“重量”的提醒:

    “That… takes time to prove. Not with PPTs, not with demo videos. But with years, decades, of uninterrupted operation in the field. Time, young man, is the one thing you cannot accelerate with your agile iterations.”(这……需要时间来证明。不是用PPT,不是用演示视频。而是用年复一年、数十年如一日在现场不间断运行的记录。时间,年轻人,是你们那种敏捷迭代无法加速的唯一东西。)

    说完,他没有再给颜旭任何辩解或展示的机会,微微颔首,算是结束了这场短暂的交流,然后拄着拐杖,转身,步履依旧缓慢,却无比坚定地融入了通道的人流中,消失不见。

    颜旭僵在原地,伸出去准备引导的手还悬在半空。老者的话语,如同带着冰碴的冷水,从他头顶浇下,瞬间冻结了他所有的思维和反应。

    “技术参数很漂亮……”这句话不是赞美,是前置的怜悯。

    “可靠性……需要时间证明……”这句话不是质疑,是宣判。

    它深深刺痛了颜旭,不是因为老者的态度傲慢——事实上,老者甚至可以说是礼貌的——而是因为这句话揭示了一个他无法用任何技术、任何资本、任何商业模型在短期内跨越的鸿沟。这句话,精准地命中了他和“新旭日”乃至许多中国科技企业最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我们追求速度、追求迭代、追求参数的极致,却往往难以提供那种历经数十年风雨洗礼、融入血脉般的“绝对可靠”的承诺。

    他意识到,在这里,在欧洲这片工业文明的厚重土地上,旭日科技过去在国内攻城略地、引以为傲的所有成功案例,那些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的记录,那些帮助客户提升效率的辉煌战绩,在霍恩博士,后来他们打听到,这位老者正是博世公司已退休的前技术总监,弗里德里希·霍恩博士这样的人眼中,可能都被归为零。时间,成了他们无法绕开,也无法快速购买的、最昂贵的“参数”。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混杂着对工业本质的深刻敬畏,席卷了颜旭。他站在熙熙攘攘的展台前,却仿佛置身于一片寂静的荒原,只有霍恩博士那句关于“时间”的判词,在耳边反复回响。

    斯图加特工业博览会的最后一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曲终人散的疲惫与寥落。各大展台都在忙着拆卸设备,打包展

远征军-->>(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