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世界的门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人的光泽,精心准备的自助餐点摆放得琳琅满目,舒缓的爵士乐流淌在空气中。楼下宴会厅里,庆祝联盟首次获得重大国际订单——来自德国莱茵金属的后续大规模采购及技术合作意向——的庆功宴已然开始。欢声笑语、觥筹交错的声浪,隐约穿透厚重的楼板,传到顶层这片相对安静的空间。

    颜旭独自一人,站在顶楼边缘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对着身后的喧嚣。他手中端着一杯未动的香槟,金黄的液体在杯壁上凝成细密的水珠。窗外,是绵延至视线尽头的城市灯火,如同倒悬的星河,璀璨,繁华,却也冰冷,疏离。每一盏灯背后,似乎都藏着一个温暖的家,一段平凡的生活,而这一切,与他隔着一层坚不可摧的玻璃。

    他的思绪飘到了下午与陈瑾瑜的那通电话。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仿佛已经穿越了最初辞职时的迷茫与阵痛。“颜旭,谢谢你的邀请。但我不能去‘新旭日’。”她顿了顿,似乎在寻找最准确的表达,“我们走过的路,我们见证过的一切,让我觉得,有些问题,比打造一颗完美的芯片,或者赢得一场商业战争,更值得去追问,去探索。”

    她告诉他,她决定成立一个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名字暂定为“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专注于研究科技伦理、数据主权、以及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之外的社会责任。

    “这条路,可能比你走的更难,更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成功’。”颜旭当时这样说,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关切,有敬佩,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他曾希望她能来到他的身边,在他的新棋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仿佛那样就能弥补些什么。

    “我知道。”陈瑾瑜的回答很简单,却重若千钧,“但总要有人去走。”她选择了一条更艰难、更孤独的道路,去拷问技术进步背后的代价,去追寻商业力量之外的公义。她拒绝了他的庇护,也拒绝了他的世界。他们像两条曾经激烈交汇的河流,在共同冲过最险峻的峡谷后,终究要奔向不同的方向。这是一种不完美的结局,却也是他们各自性格与命运使然的、最真实的归宿。

    手机的震动将他从沉思中拉回。屏幕上显示着“妈妈”。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呼吸,接通电话。

    “旭旭啊,”母亲的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略微放大的音量,透过电波传来,背景里还有电视节目的声响,“吃饭了吗?最近忙不忙啊?”

    “吃了,妈。还好,不太忙。”他下意识地用了惯常的、报喜不报忧的说辞,声音不自觉地放柔。

    “哦,不忙就好,不忙就好。”母亲絮叨着,“眼看又要过年了,你今年……能回家吗?妈给你腌了你最爱吃的腊肉,阳台都挂满了。”

    颜旭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过年?他恍惚了一下,记忆快速回溯,才发现上一个全家团聚的春节,竟然已经是三年前。这三年来,公司危机、联盟组建、金融海啸、舆论风暴……一桩桩,一件件,将他的时间撕扯得支离破碎,也将他与那个叫做“家”的平凡世界,越推越远。

    “今年……我尽量,妈。”他含糊地应着,喉咙有些发紧,“到时候看情况,项目可能有点紧……”

    “工作要紧,工作要紧。”母亲立刻说道,语气里却带着难以掩饰的失望,“你一个人在外面,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别老是熬夜……”

    挂了电话,颜旭久久没有动作。窗外璀璨的灯火在他眼中变得有些模糊。成功的代价是什么?是陈瑾瑜毅然转身的背影,是林浩天身陷囹圄的自由,是苏明远黯然离场的落寞,也是他自己,在攀登事业巅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失去了陪伴至亲、享受平凡生活的资格。这种失去,无法用订单金额和股价涨幅来衡量,却沉甸甸地压在心口。

    楼下庆功宴的声浪似乎更高了一些,隐约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大概是哪位领导或者重要客户发表了祝酒词。那片喧嚣属于他,是他一手推动、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但此刻,站在这里的孤独与沉重,也同样真实地属于他。

    没有人得到圆满的结局。每个人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得到了某种结果,却又被推入了新的、未知的漩涡,继续着各自的挣扎与求索。

    他低头,看着杯中那些细密上升的气泡,它们欢腾着,破裂着,如同这易碎的繁华。然后,他抬手,整理了一下颈间那条象征着秩序与身份的领带,将领结扶正。脸上那种属于儿子、属于朋友的脆弱与感伤,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近乎本能的坚毅与平静。

    他将那杯未喝的香槟轻轻放在一旁的桌上,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通往楼下宴会厅的楼梯。

    战争,只是换了一个战场,从国内的明争暗斗,转向了更广阔、更复杂的全球竞技场。远未结束。

    他推开那扇隔开寂静与喧嚣的门,温暖的灯光和鼎沸的人声瞬间将他吞没。他的脸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微笑,迎向那些祝贺的目光。背影融入那片光华璀璨之中,坚定,却也更显孤独。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