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西域复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保夕,商路断绝已久,侥幸存活下来的老行商也都心有余悸,不敢轻易再涉险地,对官府的承诺也多持观望怀疑态度。

    转机发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风尘仆仆、穿着混合了汉地宽袖与胡服紧身特点的异域服饰、手持一根光滑藤杖的老者,在官署门前徘徊了许久,最终似乎下定了决心,对守门的卫士说道,他的汉语带着一种独特的、婉转的异域腔调:“这位军爷,烦请通禀郭祭酒。老夫粟特人,名叫安努斯·帕尔万,祖上世代行商,愿为伟大的魏公效劳,贡献微薄之力,以期重开那通往西方的黄金商路。” 老者的眼神虽然饱经风霜,却依旧保持着商人特有的精明与沉稳,甚至带着一丝洞察世事的锐利。

    郭嘉听闻是粟特商人,立刻产生了兴趣,亲自在偏厅接见了他。这安努斯果然来历不凡,他出身于撒马尔罕一个颇有声望的粟特商人世家,年轻时曾无数次率领庞大的骆驼商队,往来于河中地区、龟兹、高昌、凉州与昔日繁华的长安、洛阳之间,对西域南北两道诸国的情况、道路艰险、水源补给、物产分布,乃至各国王公贵族的脾气秉性、喜好厌恶,都了如指掌,堪称一部活的“西域百科全书”。战乱兴起后,他最后一次东来的商队损失惨重,本人也滞留凉州,靠着积攒的财富和一贯的谨慎机智,勉强保全身家,但事业已陷入停滞。如今,他敏锐地观察到魏公刘湛平定凉州手段雷霆,政权稳固,且有重开商路、经营西域的明确意图和强大实力,便知道,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降临了。

    “尊敬的大人,请看,”安努斯来到郭嘉展开的地图前,不用郭嘉多问,便主动用那带着口音的汉语,配合着灵活的手指,讲解起来,“若从敦煌往高昌,如今走北道较为稳妥。需先过白龙堆沙碛,此处需备足清水,且需警惕夏季的沙暴……至伊吾后,可分路,一路向北可至北庭,一路向西经柳中至高昌。沿途有几个关键水源,如……”他如数家珍,哪里有关隘险要需小心通过,哪里有隐蔽的绿洲可以补充给养,哪个部落贪图财物可以利诱合作,哪个部落凶悍排外需提前备礼或绕行震慑,甚至哪个小国的国王喜欢中原的哪种丝绸花样,哪个城主对瓷器有特殊癖好,他都娓娓道来,细节丰富得令人惊叹。

    郭嘉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异彩连连,不时插话追问一些关键节点的细节,比如某个山口冬季是否封路,某个绿洲的水质如何,与某个部落交易时用什么货物最受欢迎等等。安努斯均对答如流,显然其知识和经验并非虚言。

    末了,郭嘉满意地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安努斯老先生,果然是大才!见识广博,经验丰富,正是我大魏目前亟需的贤才!日后我大魏组建官营商队,正需老先生这般人物担任首席向导与西域事务顾问。薪酬方面,绝不会亏待,必以金帛厚酬。”

    然而,安努斯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他那双深陷的、闪烁着精明光芒的蓝灰色眼睛看着郭嘉,露出了一个纯属于成功商人的、带着狡黠与长远算计的笑容:“尊贵的大人,金帛厚酬,老夫自然感激。但老夫更希望,能获得魏公的特许授权,准许老夫以及老夫的家族商队,在未来的十年之内,享有对西域诸国贸易的优先采购权与贩运权,并且在通过魏国境内关卡时,能享受比其他商队低三成的税率优惠。您看……?”

    郭嘉先是一怔,随即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指着安努斯道:“好你个老安!果然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老江湖!眼光毒辣,算盘打得比谁都精!这是要绑定在我大魏这艘即将启航的巨舰上,做那第一批、也是最大利益的分享者啊!” 笑罢,他收敛神色,正色道:“此事,若老先生后续的表现与贡献,能证明你值这个价码,本官便可代主公应允你!不过,前提是,你提供的情报、建议必须确凿无误,并且要尽心竭力,助我大魏官营商队顺利打开西域局面,树立信誉。若有不实或懈怠……呵呵,后果老先生想必清楚。”

    安努斯脸上露出了心照不宣的、达成协议的满意笑容,微微躬身:“一言为定!老夫以家族信誉起誓,必竭尽所能,助魏公成就此番伟业!”

    有了安努斯这样的“活地图”和“西域通”作为核心顾问加入,郭嘉主持的西域开拓筹备工作立刻进入了快车道。他很快召集了一批文吏,结合安努斯提供的信息和原有的汉朝档案,废寝忘食地拟定出了一份内容详尽的《通西域暂行条例》草案,对商队的组织规模、官私比例、货物种类管制、出入境关税税率、沿途驿站的使用规范与收费标准、遭遇匪患或自然灾害的救助流程、以及与西域各国官方、民间交往的基本礼仪和争端解决机制等,都做出了初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同时,在他的策划下,第一批由官方主导、联合了几家颇有实力的临洮、天水大商户资本、由投降后经过严格筛选的精通骑射的羌胡佣兵和部分魏军精锐联合护送的、规模中等的试探性商队,也开始在敦煌郡城外汇聚、整备物资,只待马超将军肃清河西走廊最后残余的障碍,便择吉日,西出那象征着隔绝与联通、充满传奇色彩的玉门关!

    时间在紧张而充满希望的忙碌中飞速流逝,转眼已是夏末秋初。河西走廊上的烽烟与战尘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重新响起的驼铃与马蹄声,是驿站升起的新鲜炊烟,是往来传递文书的快马。通往西域的道路,在马超铁骑的扫荡和徐晃工程营的辛劳下,基本恢复了畅通。这一日,刘湛在郭嘉、马超、徐晃以及那位粟特顾问安努斯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新近修复的敦煌郡西北方向、位于疏勒河畔的一处重要烽火台。此台雄踞高地,视野极佳,名为“望京台”,据说汉时使者归国,常于此东望长安。

    极目西眺,但见秋高气爽,苍穹如洗,碧蓝得没有一丝杂质,仿佛一块巨大的蓝宝石笼罩四野。远处,是连绵起伏、如同金色海洋般的沙丘,在午后斜阳的照射下,勾勒出柔和而充满力度的优美曲线,光影变幻,神秘而壮丽。近处,依托着疏勒河水滋养的一片绿洲,如同镶嵌在金黄绸缎上的碧绿翡翠,胡杨树挺拔的身姿呈现出灿烂的金黄色,红柳丛开着粉紫色的小花,芦苇荡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轻响,顽强地在这片广袤的干旱之地展示着生命的多彩与韧性。一条被重新清理出来、夯实平整的官道,如同一条灰白色的丝带,从脚下蜿蜒而出,坚定不移地伸向那遥远而令人向往的天际线,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

    “尊敬的主公,请看那边,”安努斯难掩激动之情,用他那带着口音的汉语,指着西方那片苍茫,“前方那片隐约可见的、如同白色龙脊般的沙丘,便是著名的白龙堆了。穿过那里,再行数百里,便是昔日大汉西域都护府所在的伊吾卢、柳中之地了!老夫……老夫仿佛已经听到了那久违的、悠扬穿透风沙的驼铃声,看到了那满载货物的庞大队列……” 他的眼中,甚至泛起了一丝泪光,那是属于一个老行商对黄金之路的深深眷恋与期盼。

    就在这时,仿佛是为了印证老安努斯的话语和众人的期盼,远处西方的地平线上,尘头起处,一骑快马,背插着表示紧急军情的赤色翎羽,正以最快的速度,向着烽火台的方向飞奔而来,马蹄踏起一溜烟尘。

    “报——!捷报!天大的捷报!” 那名哨探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上烽火台,也顾不得满身风尘汗水,兴奋地、用尽全身力气高声禀报,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主公!诸位大人!高昌、龟兹、于阗、疏勒、鄯善、车师……西域大小十余国,闻听我大魏神威,平定凉州,重开商路,已纷纷派遣使者,携带国书与贡品——有和田美玉、于阗地毯、龟兹乐工、大宛良马、各色香料宝石——正浩浩荡荡,朝我敦煌方向而来,请求觐见伟大的魏公,重申藩属之谊,再通商贸之好!”

    众人闻言,尽管早有预期,但真正听到这确切消息,精神无不为之一振!互相交换的眼神中,充满了喜悦与自豪!

    刘湛深吸一口气,那干燥而带着沙土与红柳花淡淡香气的炽热空气涌入肺腑,却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暢与豪迈。他极目远眺,仿佛穿透了那无垠的沙漠与时空,看到了绵延不绝的商队驼影,听到了回荡在雪山与大漠之间的悠扬驼铃,看到了不同肤色、不同服饰、不同语言的使者与商人,汇聚于敦煌城下,汇聚于大魏的玄色旗帜之下,带来远方的奇珍,带走东方的瑰宝,文明在此交汇,财富在此流动。这条沉睡已久、曾经缔造了无数传奇的黄金之路,终于在他的意志与麾下文武的努力下,开始重新搏动起强有力的脉搏,焕发出新的、更加蓬勃的生机!

    “好!” 刘湛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撞击般的清越与坚定,清晰地传入烽火台上每一个人的耳中,也仿佛要传向那广袤的西方,“传令下去!以最高礼节,妥善接待各国使者!让他们见识我大魏之威仪,感受华夏之风采,更要让他们看到,与我大魏通商交往之利,远胜过往!让我中华天朝之光芒,沿此丝绸之路,西传万里,照耀八方!”

    夕阳的余晖,如同熔化的黄金,尽情地泼洒下来,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也为他挺拔的身姿镀上了一圈耀眼的光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