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四章 成都献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上的原益州官员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声却无比强烈的冲击与暗示。

    看到刘湛出现,感受到那如同实质般的目光,刘璋的身体颤抖得如同风中的残烛,几乎要彻底瘫软在冰冷的土地上。他在身旁侍从的拼命搀扶下,挣扎着向前爬行了几步,然后将手中那枚沉甸甸的、象征着益州最高权柄的鎏金龟纽银印,用颤抖的双手高高举起,仿佛那印绶有千钧之重。他努力抬起头,看向马上的刘湛,眼泪和鼻涕糊了满脸,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哭腔和极度的恐惧,语无伦次地喊道:

    “罪……罪臣刘璋,昏聩无能,不识天命,抗拒王师,罪……罪该万死……今……今幡然悔悟,愿……愿献上益州州牧印绶、户籍黄册、兵符虎节……率……率全城官民,归顺大魏……恳请……恳请魏公殿下……念在……念在同为汉室宗亲之谊……宽……宽宏大量……饶……饶恕罪臣及……及阖族家小性命……罪臣……叩……叩谢天恩……”

    说完,他便以头触地,长跪不起,额头紧紧贴着冰冷的地面,仿佛要将自己埋进土里。

    他身后的所有人,也如同得到了信号,齐声高呼,声音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带着无尽的卑微、恐惧与乞怜:“恳请魏公恕罪!”

    刘湛勒住战马,那匹神骏的黑龙驹喷着白色的鼻息,稳稳地停住。他居高临下,目光再次缓缓扫过眼前这黑压压的、代表着旧益州政权终结的跪伏人群。他的心中,亦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这就是权力的交接,这就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启。多少枭雄梦寐以求的益州天府,如今,就在他的马蹄之下。

    他没有立刻下马,也没有立刻去接那枚印绶。他刻意地沉默了片刻。这短暂的沉默,对于以头抢地的刘璋以及所有跪伏在地的人来说,却如同在油锅中煎熬,在刀尖上行走,漫长而恐怖,每一秒都仿佛被拉长成了永恒。空气凝滞,只有风声呜咽。

    终于,刘湛缓缓开口,他的声音洪亮、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一种刻意展现的宽宏,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场域,甚至传到了后方肃立的魏军阵列之中:

    “刘季玉!”

    这一声称呼,让刘璋浑身一颤。

    “尔虽有过,然能迷途知返,审时度势,使益州千里山河免遭战火,使成都百万生灵得保平安,此功不小,亦算弥补前愆!” 刘湛的声音带着一种裁决的力量,“孤既于涪城有言在先,自当信守承诺,岂会食言而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惊恐抬头的刘氏宗族和官员,宣布了最终的处置决定,声音提高,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听清:“即日起,削去刘璋益州牧之职!迁往魏国都城邺城安置,封——安乐公!赐予宅邸、田产、仆役,俸禄依制,颐养天年!其刘氏宗族家小,一体保全,皆由朝廷供养,不得怠慢!原益州文武官吏,愿留任者,经吏部与孤考核后,量才录用,一视同仁!不愿留任者,发放盘缠,礼送还乡,绝不刁难!”

    他的话语转向了整个益州:“益州各地,即刻起,免赋税一年,与民更始,休养生息!望尔等上下,自此安分守己,共建太平!”

    这番话,如同温暖的阳光,瞬间驱散了笼罩在跪伏人群心头那冰冷刺骨的恐惧与绝望!尤其是对刘璋的处置,不仅保全了性命,还保留了“安乐公”的爵位和富足的生活,这简直是超出了他们最乐观的预期!

    刘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猛地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马上的刘湛,巨大的惊喜和劫后余生的庆幸,让他几乎晕厥。他再次重重地将头磕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声音带着哭腔和无比的感激,连连喊道:“多谢魏公!多谢魏公不杀之恩!魏公天恩,如再生父母……璋……璋结草衔环,难报万一!多谢魏公!”

    他身后的众人,也如同从地狱被拉回人间,纷纷以头叩地,这一次,呼喊声中充满了真心实意的感激与如释重负:“叩谢魏公天恩!魏公万岁!”

    刘湛这才从容地翻身下马,动作矫健利落。他大步走到依旧跪地不起的刘璋面前,微微弯腰,伸出双手,先是将他捧着的印绶接过,随手交给身后跟上来的谋士荀衍保管,然后,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动容的动作——他亲手将颤巍巍的刘璋从地上扶了起来,又解开了他手腕上那根象征性的白色丝带。

    “季玉兄请起。”刘湛的声音温和了许多,带着一种胜利者的气度与安抚,“过往种种,皆如云烟。今后在邺城,便是安乐公,若有任何需求,尽管向孤或有关部门提及,孤必不会亏待于你。”

    这一扶,一解,一席温言,彻底彰显了征服者的大度、气量与掌控一切的自信。

    随后,刘湛从荀衍手中接过那枚益州牧印绶,高高举起,面向身后那如同玄色海洋般肃立的数万魏军将士!

    刹那间,积蓄已久的激情与荣耀感,如同火山般喷发出来!

    “魏公万岁!”

    “天佑大魏!”

    “万岁!万岁!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如同九天雷鸣,震得大地都在微微颤抖,声浪直冲云霄,仿佛要将成都城墙上积攒了数百年的尘埃都震落下来!这欢呼,彻底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与一个属于魏公刘湛的新时代的开启!

    刘湛转身,面对欢呼的将士,脸上露出了踌躇满志的笑容。他挥动手臂,那枚刚刚接收的印绶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用尽力气,指向那座已然洞开、不再设防的、象征着天府之国核心的千年古城:

    “进城!”

    命令下达,玄色的洪流,开始迈着整齐而雄壮的步伐,井然有序地,向着成都城开进。

    魏军入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这与刘璋政权崩溃前,一些人想象中的烧杀抢掠景象截然不同,让许多提心吊胆的成都百姓,在惊恐之余,又感到一丝意外的庆幸。主要街道由精锐部队接管巡逻,维持秩序,张贴安民告示,宣布魏公的各项命令,尤其是“免赋一年”的政策,迅速在民间传播开来,开始逐渐安抚那颗颗惶恐不安的心。

    刘湛在众文武簇拥下,骑马行走在成都的主要街道上。他看着两旁虽然关门闭户、但却从窗户缝隙中透出好奇与畏惧目光的民居,看着那些虽然冷清却依旧能想象出往日繁华的街市,心中已然在勾勒治理这片富饶土地的蓝图。

    郭嘉驱马靠近刘湛,用羽扇遮住半边脸,打了个哈欠,对身旁的诸葛亮低声道:“总算是有惊无险,把这‘天府之国’囫囵个儿地装进口袋里了。瞧瞧这阵势,接下来,可就有得忙喽。整顿吏治,安抚民心,清点府库,布防边境……唉,想想都头疼。” 他虽然说着头疼,但眼中却带着任务完成的轻松与戏谑,“孔明啊,这治理西川的千钧重担,怕是要落在你这‘卧龙’先生的肩上了。我这身子骨,可是被蜀道折腾得散了架,可得好好歇上一段时日,尝遍这成都的美酒,看尽这蜀中的佳丽,才不算枉来这一遭啊!”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过街道两旁的建筑与偶尔探头探脑的百姓,脸上带着沉静思索的神色,闻言微微一笑,回应道:“奉孝兄此番出谋划策,劳苦功高,理当好好休憩。这蜀中事务千头万绪,亮自当竭尽全力,辅佐主公,稳定局势。至于美酒……听闻成都的‘薛涛酒’甚是有名,待诸事稍定,亮定当设宴,与奉孝兄共品佳酿。”

    刘湛听到身后两人的低语,也不由得莞尔,但他此刻的心思,更多地沉浸在这历史性的时刻之中。成都,这座刘备历史上苦心筹谋才能得到的基业,如今,在他刘湛手中,以这样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纳入版图。

    刘璋及其家眷宗族,被暂时安置在州牧府旁的一处宽敞宅院中,由魏军“保护”起来,等待送往邺城。虽然失去了权力,但性命和富贵得以保全,对于刘璋而言,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他此刻只剩下麻木的顺从。

    原益州官员则被要求各归各位,等待新的任命和考核。张松、李严等“有功”或能力出众者,自然被优先接见和安抚。严颜、张任等新附将领,则被委以整编原蜀军、维持地方治安的重任,既是信任,也是考验。

    成都的府库、户籍、档案被迅速接管封存,开始紧张的清点工作。一系列稳定秩序、恢复民生的政令,从临时设立的魏公行辕中发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