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九章 葭萌关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滑掉下去,估计都能把江底砸出个大坑,说不定还能顺便摸两条鱼上来加餐。你看看我,细胳膊细腿的,这才叫真正的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万一这抬竿的哪位兄弟脚下打个滑,或者这破绳子不结实,我郭奉孝这百十来斤风流倜傥、满腹韬略的肉身,可就‘噗通’一声,直接喂了这江里等着开饭的王八喽!” 他这番夸张的自嘲和形象的比喻,顿时引来了周围小心翼翼行军的士卒们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哄笑,倒是意外地冲淡了几分弥漫在队伍中的艰苦与压抑氛围。

    刘湛同样弃了坐骑,身着轻便却结实的戎装,脚蹬防滑的麻鞋,手持一根坚韧的竹杖探路,走在队伍的中段,与普通士卒一同经历着这蜀道之难。他没有像周仓那样抱怨,只是沉默地观察着周围险峻到极致的环境,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的崎岖,用心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封闭与排外。他心中了然,难怪益州能屡屡割据一方,偏安数十年,这等鬼斧神工、近乎绝对的天险,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足以让任何强大的敌人在其面前望而生畏,损耗巨大。但越是如此,他心中的决心就越是坚定——必须拿下此地,彻底掌控这片天府之国!否则,卧榻之侧,终是肘腋之患,将永远牵制他东下江南、一统天下的步伐。

    经过近一个月的艰难跋涉,期间克服了无数意想不到的险阻,也顺手清剿了几股盘踞要道、试图捞点好处却不成气候的当地土豪武装,魏军历经艰辛的先锋部队,在周仓的率领下,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第一个真正战略目标,也是自荆襄入川的第一道真正意义上的雄关——葭萌关。

    葭萌关,坐落于葭萌县之北,宛如一头雄踞的猛虎,死死扼守住白龙江与嘉陵江交汇的咽喉之地。关城依陡峭山势而建,傍着湍急江水,地势之险要,堪称一绝。关墙高耸,目测不下四五丈,墙体多以当地开采的巨大青石垒砌,石块之间缝隙密合,历经风雨剥蚀,显得斑驳而异常坚固,带着一种冷硬的质感。关前可供通行的道路被挤压得异常狭窄,最窄处仅容数骑勉强并行,道路两侧皆是如同刀削斧劈般的陡峭山崖,猿猴难攀。此刻,关墙之上,旌旗招展,依稀可见顶盔贯甲的守军身影绰绰,来回巡逻,手中的弓弩和矛戟在秋日略显冷淡的阳光下,反射着点点寒光,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根据张松地图的精确标注以及沿途探马小心翼翼回报的情报,此关守将,正是巴郡太守,蜀中久负盛名的老将——严颜。

    “好一座雄关!真乃天造地设之险!” 刘湛在周仓、徐晃、郭嘉、张松等一众文武的簇拥下,登上一处距离关隘约二里、可以清晰观察关城情况的高坡,远远眺望着那座如同巨兽獠牙般横亘在入川通道上的葭萌关,由衷地发出赞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人诚不我欺,今日亲眼得见,方知此言不虚。”

    性急的周仓看着那险峻异常的关隘,虽然一路上骂骂咧咧,但此刻真到了阵前,那股天生的战意又被点燃,不由得摩拳擦掌,粗声粗气地请战:“主公,这关看着是挺唬人,但总不能被它吓住!让末将带几千弟兄冲一阵试试?多备盾牌云梯,我就不信砸不开它这扇破门!” 他挥舞着钵盂大的拳头,显得信心十足,却也不乏莽撞。

    相较于周仓的冲动,徐晃则显得极为冷静和沉稳。他久经战阵,目光锐利地仔细观察着关隘的布局、垛口的分布、以及旗帜指挥的规律,片刻后,沉声分析道:“主公,周将军勇武可嘉。然观此关,关前地势过于狭窄,我军兵力优势无法展开,若强行仰攻,敌军只需滚木礌石、弓弩齐发,我军必然伤亡惨重,难有寸进。再者,观其守备,旗帜严整,哨戒有序,巡弋士卒步伐稳健,未见丝毫慌乱,足见这守将严颜,确非庸碌之辈,治军严谨,不可小觑。”

    一旁的张松闻言,立刻上前一步,指着远处的关隘,用他那洪亮的嗓音补充解释道:“魏公,诸位将军,徐将军所言极是。严颜此人,松在蜀中深知其底细。他年近六旬,须发皆已花白,然性格刚烈,如同巴地老松,宁折不弯。其人身经百战,忠勇之名冠绝蜀中,在军中威望极高,深受士卒爱戴。他对刘璋的昏聩无能、宠信小人确也心存不满,时常扼腕叹息,然其忠义之心未泯,深受汉室君臣观念影响,且极重身后名节,誓与关城共存亡。欲破此关,强攻绝非上策,徒耗兵力,恐难奏效,反而会坚定其死守之心。”

    郭嘉眯着他那双似乎永远带着几分睡意却又洞悉一切的眼睛,仔细打量着关墙的走向和两侧那几乎无法攀爬的陡峭山岭,忽然问道:“永年先生,我记得你在地图上曾用朱笔细线标注,说在关城东北方向的密林深处,隐有一条极为隐秘、几乎被荒草藤蔓覆盖的小路,乃是当地采药人和樵夫世代相传所走,可以极其艰难地绕至葭萌关的侧后山岭?”

    张松肯定地点点头,神色凝重:“奉孝先生记得不错。确有这么一条小路,松已核实过。然此路极其险峻难行,多数地段需手足并用攀爬,甚至要借助绳索,且异常隐蔽,大军携带着辎重绝无可能通过。再者,即便有小股人马侥幸绕到关后,那葭萌关背靠山岭,也并

第六十九章 葭萌关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