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8章 造舰设计(二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功能齐全、机动灵活的中小型星舰远比一艘笨重的战列舰更为合适,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威慑与干扰,提升任务效率。

    更让陈瑜欣赏的是联邦星舰设计中体现出的模块化与冗余备份理念。

    他特别注意到,许多联邦星舰,包括老企业号,其舰桥模块或主船体关键部分在设计上考虑了紧急情况下的分离与独立运作。

    当战舰主体遭受无法挽回的损伤时,舰桥能够作为一个具备基本动力、生命维持和通讯能力的小型星舰脱离,极大地提升了船员的生存几率。

    这种将核心功能单元“打包”成独立逃生舱的思维,在战锤帝国舰船设计中是相对罕见的,帝国更倾向于依靠厚重的装甲和庞大的结构来“硬抗”伤害。

    通过参与新企业号的顾问工作,陈瑜深入了解了联邦在造舰领域的独到之处。

    他们对空间利用率的极致追求,能量管线布局的精巧与高效,护盾系统的动态调节算法,以及将科学探测、生活保障与基础防御能力高度集成在一个相对紧凑平台上的系统整合能力。

    他不禁将其与帝国的造舰思路进行对比。

    帝国舰船无疑强大而坚固,充满了暴力美学,但不得不承认,在整体设计效率上存在大量的“吨位浪费”。

    为了追求极致的火力和防护,以及容纳那些充满宗教仪式感的宏大结构,往往牺牲了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和整体的运行效率。

    许多非关键区域的结构强度远超必要,能量传输路径也存在不必要的冗长和损耗。

    这次参与联邦星舰设计的经历,对陈瑜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

    他不仅获得了联邦在材料、能量、护盾等领域的具体技术细节,更吸收了一种不同于战锤世界的、更注重效率、适应性与乘员生存率的星舰设计哲学。

    这些知识和理念,都将被他仔细分析、筛选,并有可能融入到他为自己设计的座舰蓝图之中,催生出一种融合了两个宇宙之长、更加独特且高效的星舰设计。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