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9章 稳态晶石(三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随着新企业号NCC-1701-A的建造计划被提升至最高优先级,并决定整合最新科技,之前由陈瑜引导、联邦众多顶尖学者共同参与的“八级曲速引擎”研发项目,自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倾斜和关注。

    联邦议会与星舰设计局经过激烈讨论和严谨的风险评估后,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策:将尚未完全经过实践验证的八级曲速引擎原型,作为新企业号的主推进系统进行集成测试。

    这艘承载着传奇名号与未来期望的星舰,从其诞生之初,就注定要成为联邦探索边界的技术先锋。

    这一决定让陈瑜的逻辑核心中泛起了高度积极的评估结果。

    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在地面实验室中的微型化测试固然重要,但唯有在真正的深空环境中,尤其是在一艘如同新企业号这样精心打造的平台上进行全功率、长周期的运行,才能暴露出所有潜在的问题,收集到最宝贵的实战数据。

    这远非实验室环境可比。

    因此,他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

    在担任新企业号技术顾问的同时,他将相当一部分运算线程持续投入到曲速引擎的最终完善工作中。

    他与斯科特工程师以及项目组的理论物理学家、能量动力学专家们紧密合作,几乎是不分昼夜地优化着场生成线圈的激发效率、精修着维持高曲速因子下时空泡稳定的动态反馈算法。

    然而,通往八级曲速的最大障碍之一,始终是核心材料——二锂晶体的物理极限。

    现有的天然或早期合成二锂晶体,在模拟八级曲速能量负载时,其晶格结构的相变和不稳定性依然是制约引擎功率上限和长期运行可靠性的瓶颈。

    解决问题的钥匙,正是陈瑜早先提出的“晶格编织”理论。

    在获得了联邦材料科学部门的全力配合,并调动了自身数据库中关于极端条件下物质操控的相关知识后,陈瑜主导了一次关键的合成实验。

    在一个特制的、能够产生复杂多维能量场的容器中,他们不再满足于自然界形成的晶体结构,而是尝试引导特定的原子和分子,按照预先计算好的、最优化的拓扑模型进行排列和键合。

    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经历了数次因能量场细微扰动导致的晶体结构缺陷或整体崩解后

第339章 稳态晶石(三更)-->>(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