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章活字印刷:典籍普及启民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宋师傅快快请起!”向拯民亲自上前将他扶起,态度恳切,“我请你来,是有大事相托!听闻你精通活字印刷之术?” 宋墨见向拯民如此礼遇,心中稍安,老实回答:“回大人,精通不敢当。小人家中祖上确实传下些关于胶泥活字的法子,小人也自己刻过一些字,用松脂、蜡混合加热来排版,印过些家谱、佛经……只是,费时费力,印出来的效果,总不如整版雕刻的清晰,一直……一直没推广开。”

    他的声音越说越小,似乎觉得自己的技术难堪大用。 向拯民却听得眼睛发亮:“足够了!有基础就好!宋师傅,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华夏’印刷坊的首席匠师!我要你主持,用活字之法,大规模印刷书籍!人手、材料,随你调用!”

    他随即对柳明和阿铁道:“胶泥字模可能不够耐用,我们可以尝试用木头,甚至用铜、铅来铸造字模!排版用的黏合剂也可以改进!宋师傅,你把你的经验都说出来,我们集思广益,一起把这活字印刷,做到最好、最快!”

    向拯民的信任和全力支持,让宋墨激动得浑身发抖,他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焕发出光彩:“是!是!小人一定竭尽全力,不负大人所托!” 在充足的资金和人力支持下,武昌印刷坊以惊人的速度建立起来。

    宋墨果然是有真本事的,在他的指导下,工匠们先是大量雕刻木活字,阿铁则带着几个徒弟,尝试用铜水浇铸字模。柳明整日泡在坊内,负责文字的校对与排版设计。 最大的难题在于固定字版的黏合剂。

    宋墨原先用的松脂蜡混合剂,冷却后硬度不够,容易在印刷时移位。阿铁想起了军工坊里用来密封炮管接缝的一种土制胶泥,耐热性更好。几种材料反复试验调配,终于找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配方。

    半个月后,第一批用活字印刷的书籍终于诞生了!那是薄薄的《军训练则(步兵篇)》。虽然墨色略有深浅不均,个别字迹边缘有些模糊,但整体清晰可读,最关键的是,它一次就印出了上百本!

    当巴勇看到亲兵抱来那一摞散发着油墨清香、内容一模一样的小册子时,这个粗豪的汉子眼睛都直了。他拿起一本,翻来覆去地看,猛地一拍大腿:“他娘的!神了!真是神了!这下老子每个班都能发一本,看谁还敢说记不住!”

    他抱着那摞书,如同抱着绝世珍宝,咧开大嘴笑得像个孩子。 初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所有人。印刷坊开始全力运转。首先是大批量的《军训练则》,接着是《蒙学识字》、《算术基础》。

    然后,是更为重要的《华夏律(草案)》、《农技改良摘要》和《常见草药图鉴》。 就在书籍源源不断产出时,覃玉提出了一个关键建议:“拯民,柳先生,我们如今掌控的地域,不仅有汉人,更有鄂西、湘西大量的土家族、苗族同胞。

    我们的法令、农技,若想真正深入这些

第50章活字印刷:典籍普及启民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