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秋意渐浓,武昌城外的校场上,新一批招募的士兵正在军官的呵斥下练习火枪阵列装填。
    动作生疏,错误百出。火器营统领巴勇看得心头火起,一把夺过身边亲兵手里那本已经被翻得卷边的《军训练则》,狠狠拍在木台上: “看清楚!这上面画得明明白白!装药、填弹、压实、瞄准、击发!五个步骤,一步都不能错!你们这帮蠢材,眼睛长到哪里去了?”
    那亲兵委屈地嘟囔:“统领,不是俺们不看,是……是就这一本,弟兄们传着看,轮到每个人手里才能瞅几眼,记不住啊……” 巴勇一愣,看着那本孤零零、快要散架的小册子,一时语塞。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各地的蒙学学堂里。
    柳明呕心沥血编撰的《蒙学识字》、《算术基础》,往往一个学堂只有一套,先生得先在沙盘上画,学生再跟着描,效率极低。而覃玉主持制定的《华夏律》草案、阿朵整理的《常见草药图鉴》、以及向拯民亲自口述、柳明记录整理的《农技改良摘要》,更是只有少数高级官员手中才有珍贵的手抄本。
    知识的传播,被昂贵、低效的手工抄写,牢牢地束缚住了。 这一日,向拯民在留守府召集核心人员议事,议题便是这“书”的问题。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向拯民手指敲着桌上那几本珍贵的手抄本,“法令、农技、军规、医书,不能只锁在衙门里,必须尽快发到每一个需要的人手中!柳明,你之前提过的‘活字印刷’,现在必须立刻搞起来!”
    柳明闻言,精神一振,他早就对此事念念不忘:“大人明鉴!活字印刷,北宋毕昇已有创举,以胶泥刻字,火烧令坚。若能寻得精通此道的工匠,加以改良,效率绝非手抄可比!”
    “好!”向拯民当即拍板,“覃玉,立即拨付专款。柳明,你全权负责,在城内寻访可能懂得活字印刷的工匠,无论原先是在书坊做事,还是自己捣鼓过的,只要有用,一律请来!阿铁,工坊那边,需要什么铁料、工具,你全力配合!”
    命令一下,整个武昌的民政和工坊系统立刻高效运转起来。覃玉亲自调拨银钱,选定城东一处宽敞的院落作为未来的印刷坊址。柳明则带着人,几乎访遍了武昌城内所有与书籍、刻印相关的铺子和匠人。
    几天后,柳明带着一位年约五旬、头发花白、双手布满老茧与墨渍的匠人来到向拯民面前。 “大人,这位是宋应星宋老先生的远房族侄,宋墨师傅。”柳明介绍道,语气带着几分兴奋,“宋师傅家中世代与印刷打交道,虽未得宋老先生真传,但对活字之法,颇有研究,自己私下也一直在摸索!”
    那宋墨师傅显得有些拘谨,甚至有些惶恐,他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县衙的书吏,何曾直面过向拯民这等人物,更别提旁边还趴着一只巨大的白虎。他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小……小人宋墨,叩见将军大人!”
第50章活字印刷:典籍普及启民智-->>(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