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章书童七步成诗,众脸连环受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踏出,声音略扬:

    “二步:夜半忽闻穿石响,箨龙蜕甲欲腾排!”

    “箨龙”指竹笋,“腾排”喻其破土而出的磅礴气势!动态十足,力量感迸发!

    第三步,意境再变:

    “三步:心虚根柢固,节劲风霜耐。”

    由外而内,直指竹之“虚心”、“有节”的内核,对仗工整,哲理初显!

    第四步,气势陡升:

    “四步:纵使雪压千钧重,挺立依然待晴霭。”

    坚韧不拔,迎难而上之志喷薄而出!已有不少人坐直身体,眼神郑重。

    第五步,目光扫过钱痦子:

    “五步:耻作凌霄附,羞为蔓草缠。”

    这分明是在回击“墙头草”的讥讽!钱痦子脸色顿时难看。

    第六步,目光孤高:

    “六步:孤直本天性,岂同桃李腮?”

    不与凡花俗艳为伍,孤高直节,源于本性!

    第七步稳稳落下,苏惟瑾霍然转身,目光如电,声音斩钉截铁:

    “七步:明朝剖作昆仑柱,撑断东南半壁天!”

    最后一句,石破天惊!

    将竹之用途,拔高到“撑天”的宏伟格局!何等的胸怀与气魄!

    诗成,七步,七句!

    从生长、气势、内蕴、坚韧、立身、本性到最终抱负,层层递进,格局不断扩大,最终以气吞山河的壮语收尾!

    满场死寂!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僵在原地,脸上的表情凝固了——震惊、难以置信、骇然……

    这……这是一个书童能作出来的诗?!

    这急才!这格局!这气魄!

    莫说在场学子,便是刘老翰林、赵教谕,也从未见过如此惊才绝艳的七步成诗!

    “啪嗒!”

    孙志远手中的玉骨扇掉在地上,

    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张大了嘴,眼神空洞。

    钱痦子面如死灰,冷汗涔涔而下。

    其他方才跟着嗤笑的人,也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张诚先是懵了,随即狂喜涌上心头,指着孙志远狂笑:

    “哈哈哈!孙志远!听到没有!

    撑断东南半壁天!老子的书童作的!”

    他这蠢笨的炫耀,与苏惟瑾诗中表现出的孤高气节形成了荒诞而讽刺的对比。

    刘老翰林猛地起身,因激动而胡须微颤:

    “好!好一个‘撑断东南半壁天’!

    好气魄!好诗!”

    赵教谕抚掌惊叹:

    “七步成诗,步步升华,由物及人,由人及志,最后直抒胸臆,气贯长虹!

    此子之才,屈为书童,实乃暴殄天物!”

    他看向苏惟瑾的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惋惜与震惊。

    帘幕之后,赵文萱早已激动得站起身来,纤手紧握,美眸中异彩连连,

    一瞬不瞬地盯着场中那虽衣衫朴素却光芒万丈的身影。

    苏惟瑾在一片死寂与各种复杂目光的注视下,再次躬身,恢复了那副谦恭姿态:

    “小人僭越,粗陋之作,污了诸位清听,请老先生、大人恕罪。”

    他越是谦恭,就越发反衬出方才那首诗的不凡,也越发让孙志远等人脸上火辣辣地疼。

    孙志远脸色铁青,羞愤交加,猛地一甩袖袍,竟连场面话都顾不上说,转身便走,背影狼狈不堪。

    张诚看着瞬间成为焦点的苏惟瑾,

    又看看仓皇离去的孙志远,

    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劫后余生的庆幸,被抢尽风头的嫉妒,

    以及一种事情彻底脱离掌控的恐慌……

    苏惟瑾却已再次垂首躬身,退回到张诚身后,仿佛刚才那个语惊四座的少年从未存在过。

    但他知道,经此一役,他苏惟瑾(苏小九)之名,必将迅速传遍沭阳文士圈!

    而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的关注,

    更多的机会,以及……更凶猛的风波!

    看着苏惟瑾平静退回的身影,

    赵教谕眼中精光闪烁,心中已然做出了某个决定。

    他低声对身旁的仆役吩咐了一句。

    与此同时,羞怒离场的孙志远,在踏出别院大门的刹那,回头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张府方向,咬牙切齿地对身边心腹道:

    “去!给我查!彻查那个苏小九的底细!

    还有……给我盯紧张诚,府试在即,我不信他们之间没有猫腻!

    我要让他们……身败名裂!”

    山雨欲来风满楼,刚刚崭露头角的苏惟瑾,

    能否应对这即将接踵而至的明枪暗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