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朱由检定了定神,然后取出了第二份奏疏。
解开包裹的绫布,一股隐约的硝烟与铁锈味传来。封皮上是孙元化那犹如刀刻斧凿般的字迹,每一笔都充满了金石之气和军人的刚硬。
“臣,督理京营戎政、兼领武备格致学院事孙元化,谨奏。”
这份奏疏仿佛自带金石之气,甫一展开,一股军人特有的质朴与实干气息便扑面而来。
孙元化未用虚文繁饰,也无媚上之语,而是直入正题,以公事公办的严谨禀报了两大关键技术的“初步勘验之果”。
其一,为“线膛铳管之试制”。
“臣等谨遵圣意,日夜攻关火器革新之术。然臣等无能,陛下所绘之后膛开合之机,构思精妙绝伦,其闭锁气密之难,远超臣等想象。
臣不敢以不成熟之器虚报功绩。然陛下另一‘膛线可使弹丸旋转远飞,倍增其威’之论,如洪钟大吕,令臣与武备学院诸匠茅塞顿开,遂倾全力于此。”
“臣等召集京师最善冶炼之铁匠,以宋应星处新炼之焦炭钢为材,锻打枪管。然钻孔易,刻线难。为制‘拉削之刀’,臣等耗上等精钢数十斤,损毁刀具不计其数。两名技艺最精湛之匠人,因此目力耗损过甚,已难再为精工。
历经两月,上百次失败,终得可用之拉刀两柄。以特制之螺旋刻刀,置于枪管之内,用绞盘之力,辅以鲸油润滑,缓缓拉过。如此反复三十余次,方得一根内壁刻有均匀凹槽之枪管。”
“至今,臣等共制成合格之线膛铳管两根,改造旧式鸟铳,以为‘皇明式线装铳’之原型。此铳……可称利器之祖,然远非可用之利器。”
朱由检的心猛地一沉,不是因为成果太少,而是因为孙元化的坦诚。
他接着往下看。
“臣等附上靶场实测奏报。”报告的数据远没有之前幻想的那般惊人,却更加真实可信。“于一百步内,此铳精度较之寻常鸟铳,有天壤之别,可十发七中人形靶之胸腹。于一百五十步,仍可命中一人高之大靶,此已是寻常鸟铳射程之极限。威力亦有增益,百步内可破双层棉甲。”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但孙元化紧接着便指出了其致命的缺陷。
“然此铳亦有二弊,臣不敢不奏。其一,装填极难。为求气密,弹丸须与膛线紧密贴合,故每次装填,皆需用通条与木槌,将铅弹奋力捣入枪膛,耗时甚巨。
一熟练铳手,发一弹之时,寻常鸟铳手已可发三弹。战阵之上,此乃取死之道。其二,铳管极易污损。膛线凹槽易存火药残渣,发射十余次后,弹丸便难以装入,须用特制之螺旋铜刷,反复清理,甚为不便。”
孙元化的结论冷静而客观:“臣以为,此线膛之原理,确为正道。然一日不解决其装填之迟缓与维护之繁难,则此物一日不可用于战阵。只可为奇兵,为狙杀敌将之用,不可为大军之常备。臣等正在尝试铸造前端小、尾部宽之弹丸,或可解装填之难,然尚无头绪。”
朱由检缓缓吐出一口气。
这才是现实!
没有一步登天的奇迹!
但他并不失望,反而更加欣赏孙元化的务实。
孙元化证明了原理的正确性,也指出了实践的困难,这本身就是最有价值的报告。
其二,是“定时开花弹之原型诞生”。
“陛下尝言,炮弹未必皆为实心。可铸空心之弹,内填猛火药,以引信发之。臣等初闻,皆以为匪夷所思。然既为圣旨,臣等不敢不尽心一试。”
第291章 : 没有一步登天的奇迹-->>(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