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书般的结构与匠人的困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耐磨,可反复锻打十二次,得耗多少功夫?万斤推力更是不敢想,他抡三十斤大锤已算有力,这活塞杆要抗万斤,铁料得好到什么程度?

    复杂的连杆(Connecting Rod)与曲轴(Crankshaft):连杆画成长条状,两端有圆孔,注 “镶嵌黄铜轴套,减少磨损”;曲轴上有三个弯曲的 “拐”,像连在一起的 “之” 字,旁附传动示意图,用箭头标着 “活塞上下→连杆摆动→曲轴旋转”,注 “力之转换枢纽”—— 小王盯着示意图看了半天,还是没明白:活塞上下动,咋就变成曲轴转圈了?这比他学打铁时的 “小锤带大锤” 难理解多了!

    巨大的飞轮(Flywheel):画成厚重圆形,边缘比中心厚三倍,注 “蓄能稳速,输出恒力”;下方朱砂强调 “直径三丈,重五千斤,整块精铁锻打,不可拼接”—— 五千斤!相当于二十头壮牛的重量,工坊抬八百斤铁砧要八个人,这飞轮得四十人用麻绳捆着、木杠撬动才能移动,锻打时十把大锤轮流砸,一天最多锻打一个面,光锻打就得半个月,老周忍不住嘀咕:这么重的轮子,咋转得起来?

    各种阀门(Valve):进汽阀、排汽阀、安全阀画在右侧,每个都附剖面图,像带开关的铁管;进汽阀注 “灵活开关,无卡顿”,排汽阀注 “排出废汽,助活塞回位”,安全阀旁画小弹簧,注 “压力超五十斤自动开启”—— 五十斤压力相当于五桶水压在弹簧上,王皮匠皱着眉:这弹簧得用多粗的铁丝绕?开关时咋保证不卡住?万一弹簧坏了,锅炉岂不是要炸?

    密封结构示意:气缸盖、活塞环等部位用红圈标出,注 “防泄密要(防蒸汽泄漏)”,列三种密封材料:“石棉绳浸油(耐高热)、紫铜垫片(密封性好)、牛皮密封圈(耐磨)”—— 刘老栓摸了摸下巴:石棉绳浸油他懂,上次修炉门用过,可紫铜垫片要垫多少层才不漏?牛皮密封圈怕烫,蒸汽温度那么高,会不会很快就坏了?

    这张图纸,简直是一座由精铁构筑的、充满未知力量的钢铁迷宫!墨线与朱砂交织,勾勒出的不是简单铁器,而是能自主运转的 “钢铁巨兽”,看得工匠们头皮发麻,原本因蒸汽演示燃起的兴奋,渐渐被困惑取代。

    工匠们纷纷凑上前,踮脚的、半蹲的,眼神从好奇转为迷茫,尤其是老周这些传统铁匠,脸上的困惑越来越重,像蒙了一层雾。老周伸出粗糙的手指,指尖带着打铁的硬茧,轻轻碰了碰

天书般的结构与匠人的困惑-->>(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