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蒸汽初解与蓝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没有停手,他转身从木案下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简易模型,动作轻柔,仿佛捧着一件稀世珍宝,生怕不小心弄坏了。这模型的主体是一个透明的琉璃圆筒 —— 这是特意从西洋商人手中购得的稀罕物,晶莹剔透,像一块巨大的水晶,能清楚看到内部的每一个细节,用来替代蒸汽机械的 “气缸”;圆筒里紧密贴合着一个裹着油浸皮革的圆木柱,木柱打磨得光滑圆润,用手摸上去,能感受到皮革的柔软和木头的坚硬,它恰好能在圆筒里滑动,没有丝毫卡顿,这是模拟 “活塞”;活塞杆顶端用铜钉铆着一根细铁条制成的精巧连杆,铁条被弯成一个恰到好处的角度,末端用铁钉固定在一个直径约一尺的小木轮边缘,木轮的辐条上还刻着细小的刻度,每一根辐条都打磨得光滑发亮,这是模拟 “飞轮”。

    “大家再看这个!” 林宇将模型轻轻放在木案中央,调整好角度,让每个人都能看清内部结构,然后小心翼翼地拿起铜壶,壶身还带着灼热的温度,他却稳稳地握着,将壶嘴对准模型的 “进气口”—— 那是一个钻在琉璃圆筒侧面的小孔,孔径不大不小,刚好能接住壶嘴喷出的蒸汽,旁边还刻着一个小小的 “进” 字。

    “嗤 ——!”

    一股灼热的白色蒸汽猛地冲入琉璃圆筒,带着滚烫的温度,在圆筒内壁凝结成细小的水珠,像一层薄薄的水晶,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力量。在众人惊愕的目光注视下,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得如同慢动作:

    首先是活塞被推动 —— 圆木柱在蒸汽的压力下,瞬间在琉璃筒内向上冲去,速度不算快,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木柱与筒壁摩擦,发出细微的 “沙沙” 声,像春蚕啃食桑叶,活塞杆被顶得向上抬起,连带着连杆也跟着动了起来,皮革与琉璃壁贴合的地方,没有一丝蒸汽泄漏,完美地传递着力量;

    接着是连杆摆动 —— 连杆从垂直状态猛地向上方斜摆,铁条与木轮连接处的铁钉发出细微的 “咔嗒” 声,清晰可闻,那声音虽小,却像锤子一样敲在每个工匠的心上,仿佛在宣告 “力的传递开始了”;

    最后是飞轮旋转 —— 连杆末端紧紧抵住小木轮的边缘,随着连杆的摆动,原本静止的木轮开始 “嘎吱嘎吱” 地转动起来!木轮转动得不算快,却十分平稳,一圈、两圈、三圈…… 蒸汽不停,木轮就一直转着,没有丝毫卡顿,辐条上的刻度随着转动形成模糊的圆环,像一个迷你的太阳,在木案上散发着 “力” 的光芒。

    工棚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嘶 ——” 的吸气声此起彼伏,像一阵风吹过麦田,连叶梦珠派来的、见识过早期蒸汽雏形的匠师,也忍不住往前凑了凑,眼神中满是震撼 —— 他们之前只在图纸上见过蒸汽传动的原理,那些线条和文字虽然详细,却远不如眼前这一幕直观,“汽” 能转化为旋转的力量,而且如此清晰、如此真切,仿佛能亲手摸到这股力量的脉动!

    老周死死盯着那转动的小木轮,喉结上下滚动了好几次,嘴唇哆嗦着,似乎想说什么,却被这巨大的认知冲击堵在喉咙里,只能发出细微的 “嗬嗬” 声。他的手不自觉地抬起来,模仿着飞轮转动的轨迹,指尖在空中画着圈,动作越来越快 —— 他突然想起,自家磨面粉的石磨,直径有三尺多,需要两个壮劳力推着转,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只能磨出两石面粉;若是能让这 “汽力” 带动石磨,岂止能省力气,说不定一天能磨出十石、二十石面粉?到时候,湖广的百姓就不用再为磨面发愁了!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火苗遇到了干柴,瞬间在他心里烧了起来,连掌心的老茧都仿佛变得滚烫。

    小王的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拳头,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他忍不住小声对身边的同伴说:“我的天… 这水汽… 真能转轮子?那以后拉车不用牛,造船不用帆,岂不是都能靠这‘汽力’?到时候咱们打造的铁器,说不定能靠‘汽力’自动锻打,再也不用天天抡大锤了!” 同伴没有回答,却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兴奋与不敢置信,手指还无意识地跟着飞轮的转动节奏,在腿上轻轻敲击。

    林宇缓缓移开铜壶,蒸汽渐渐减弱,像退潮的海水,飞轮的转速也慢了下来,从 “嘎吱嘎吱” 变成 “吱呀吱呀”,最后停在原地,却依旧保持着平稳的姿态,没有丝毫歪斜。他看着工匠们震撼的表情,嘴角露出一丝了然的笑容 ——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用最直观的演示,打破工匠们对 “力” 的固有认知,让 “汽力” 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能看得到、摸得着、甚至能想象到应用场景的真实力量。

    “诸位都看到了,” 林宇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笃定的力量,像一颗定海神针,稳住了工匠们激动的心,“这‘汽力’并非虚言,它能顶起壶盖,能推动活塞,能让轮子转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