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2章余波与基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并做好短期内利润承压的准备。”

    龙胆草安静地听着每个人的发言,等所有主要声音都表达完毕后,他才缓缓开口:“各位的担忧都很现实。‘透明化’不是请客吃饭,它意味着更高的运营成本、更复杂的决策流程、以及可能更慢的业务推进速度。”

    他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坚定:“但是,请大家想一想这次危机的教训。用户信任的崩塌,可能只需要一瞬间,但重建它,我们花了将近两个月,投入了无法估量的资源和声誉成本。与其被动地等待下一次危机,不如主动构建我们的信任壁垒。这笔投资,不是为了短期利润,是为了公司十年、二十年后的生存根基。”

    他顿了顿,宣布了几项具体决策:“第一,成立‘透明度委员会’,由我直接负责,九里香、姚浮萍、曹辛夷、法务总监、财务总监为核心成员,负责制定和监督公司所有与透明度相关的战略和制度落地。第二,批准研发中心的常态化审计机制,预算单列。第三,支持人力资源和合规部在一个月内拿出《数据透明度指引》。第四,市场部牵头,设计‘用户共建’计划,下一季度启动。”

    他最后看向财务总监:“利润压力,我来承担。董事会那边,我会去解释。我们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每一分投入。”

    龙胆草的决心和清晰的路径,给管理层吃了一颗定心丸。会议结束后,各部门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龙胆科技这台庞大的机器,开始朝着“透明化”的方向,进行缓慢而坚定的调头和齿轮啮合。

    在这场自上而下的变革中,林晚的处境变得有些微妙。她提出的“透明化”方案得到了最高层的认可,并在实践中被证明有效,这让她在公司的声誉和影响力悄然提升。危机应对小组解散后,她没有再回边缘部门,而是被正式调入新成立的“数据安全与透明度办公室”,担任高级顾问,直接向九里香汇报,并有权列席“透明度委员会”的相关会议。

    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擢升,意味着她真正被纳入了公司的核心治理圈层。然而,无形的隔阂依然存在。

    技术团队,尤其是姚浮萍麾下的一些老员工,对她始终抱有一份复杂的观感。他们承认她的能力,甚至在技术讨论中会认真听取她的意见,但那种源于她过去身份的疏离感,并未完全消失。午餐时,她依然常常独自一桌;技术讨论后的闲谈,她往往插不上话,或者她一加入,话题便莫名冷却。

    姚浮萍本人,在公事上与她配合得无可挑剔,专业、高效,但私下里,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几乎没有多余的寒暄。那场关于是否公开算法细节的激烈争执,仿佛一道无形的墙,依然横亘在两人之间。

    林晚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氛围,但她选择了默默承受,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她深知,信任的彻底重建,需要时间,更需要持续的行动。

    她主动接手了最繁琐、最不讨好的工作——牵头编写公司的第一份《季度透明度报告》。这份报告需要汇总技术、产品、运营、法务等各个维度的数据,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向公众披露公司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等方面的进展、挑战和未来计划。

    这项工作涉及大量跨部门协调,数据收集困难,口径统一复杂,还要平衡“透明”与“商业机密”的界限。林晚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推动着这份报告的诞生。她反复与各部门沟通,甚至争吵,逐字逐句地打磨文稿,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句陈述都经得起推敲。

    在这个过程中,她与姚浮萍的接触尤为频繁。两人为了报告中一个技术细节的披露程度,可以在会议室里争论一个小时。

    “这个错误率指标,必须公布。”林晚坚持,“这是体现我们算法优化成效的关键数据,藏着掖着,报告就失去了意义。”

    “但现在的数值还不够理想,公布出去,会被对手攻击!”姚浮萍反驳。

    “那就同时公布我们为降低

第242章余波与基石-->>(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