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0章 意外的访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个解放的时代,一个欢呼自由的时代!

    然而,当我们亲手打碎了这些镣铐之后,我们也遭遇了最深刻的迷茫——

    没有了那些确定的意义,个体是否还能为自身的存在找到坚实的理由?

    我们进入了一个空旷的荒野,身无长物,品尝着无边孤独和无意义感。”

    莱昂纳尔的目光扫过人群,看到许多人的脸上露出了深思、共鸣的神情。

    “我们正日益陷入一个巨大的悖论当中——

    每日送到我们手中的报纸,编辑们已经为我们筛选了新闻;

    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络,时刻表替我们规划了行程与目的地;

    琳琅满目的橱窗和时髦杂志,为我们定义了‘何为幸福’;

    ……

    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自由,却也在不知不觉中,让渡了独立思想的自由。”

    这个悖论恰恰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洞察并揭示出来的。

    他所描绘的人物,常常在这种自由与束缚、反抗与屈从的撕扯中痛苦挣扎。

    这个困境,在今天,正以不同的形式,困扰着身处现代文明中的每一个人。

    它永远不会过时,反而随着人类社会日益复杂而更加凸显,更加刺痛我们麻木的感知。”

    他稍作停顿,好让现场的人们消化这些有些超前的观点。

    “但即使如此,我们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总能窥见一丝微光。

    他告诉我们,真正能支撑人在虚无中继续活下去的,是善意,是谅解,是爱。

    就像索尼娅的牺牲,阿辽沙的真诚,还有梅诗金公爵的悲悯那样。

    情感的力量无法根除世界的苦难,却足以在个体濒临崩溃时,成为救命的浮木。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未试图给我们一个一劳永逸的答案,但他让人相信,即便在最深沉的黑暗中,依然存在救赎。

    他从不给读者提供廉价的安慰,反而逼迫读者对自己发出最严厉的拷问——

    当外部的一切意义、信仰、准则都崩塌瓦解时,‘我’,作为独立的个体,究竟还能依靠什么继续生存?

    他笔下那些备受煎熬的灵魂——

    被激情与良知撕裂的德米特里的痛苦,在理性与信仰间挣扎的伊万,怀抱信仰却又迷茫的阿廖沙

    ——他们不只是俄国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

    莱昂纳尔发言接近了尾声,但又似乎成为了一个新的开始,一个让世

第320章 意外的访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