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强调教师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纠正过去“重数量、轻质量”的师范教育
第三,李崇文为解决教师“量缺质弱”的问题,建立大量的教师进修学校、函授教育等在职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
教师进修学校,承担中学在职教师的学历提升和教学技能培训。
函授与夜校,主要是面向小学教师开展在职学历教育,由当地的大学负责为小学教师提供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系统培训。
学校还会进行短期集训与教研活动,各地教育部门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短期业务集训(如暑假教材教法学习班),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基础知识薄弱、教学方法落后)进行研讨。
让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
第四,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
大学教师:明确大学教师需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将学历作为职务晋升(如讲师、副教授)的核心依据。
中学教师:中学教师需要具备大学毕业及以上学历。对于未达标的教师,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弥补学历和教学质量的差距。
小学教师:小学教师需要具备中学毕业及以上的学历。对于未达标的教师,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弥补学历和教学质量的差距。
第五,李崇文还对教师队伍进行结构性调整,重点解决“教师分布不均”和“非教学人员过多”的问题。
精简非教学人员:各地教育部门清理学校中过多的非教学人员,包括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将更多的财政用于教学一线。
第六,会定期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支教,促进优质师资向基层流动。对于参与支教的教师优先提拔,支教五年以上,还可以申请转向公务员单位。
第七,统一教材:内阁和教育部成立理工农医各科教材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日本提供的资料组织专家编写全国统一教材,纠正过去教材随意性大、内容浅薄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