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合法研究权利的侵犯,更是在国际上制造不必要的误解与壁垒,这与ITER倡导的开放合作、和平利用的宗旨背道而驰。”
他环视全场,语调放缓但分量丝毫不减:
“华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是ITER计划坚定的支持者和贡献者,我们遵循ITER规章,履行成员义务,从未也不会进行损害组织利益或违背共享原则的活动。”
“任何未经证实、带有偏见的猜测和指控,不仅伤害双边互信,也对ITER内部团结与合作氛围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我们敦促美俄及其他相关方,摒弃零和思维和冷战残余,回归到基于事实和科学证据的理性对话轨道上来。”
“对于黄泽岛项目,我们有充分自由的保障措施,会在项目进展符合国际学术交流惯例的节点,适时通过正常渠道与ITER同行进行交流。”
“但在现阶段,它就是一个单纯的内部的民用科研项目,不应也不容许受到无端的指责和干涉。”
一番发言掷地有声,态度也是不卑不亢。
这群人张口“团结”,闭口“监督”,可私底下早通过卫星和T工对他们的工程监视多年。
老美CIA前脚分析华国物流数据,后脚就在国际论坛散布“技术威胁论”;俄方截获能量辐射信息后,第一时间不是探讨共享,而是向美方送交换筹码。
他们的“不良用心”昭然若揭——非但自己不愿分享突破,还要把别人拖入泥潭。
若真有了颠覆性创新,美俄恐怕只会像护食的饿狼,用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封锁一切。
此刻竟能端坐台上大言不惭的谈什么坦诚合作?天大的讽刺!
且不说他们就算真的是在托卡马克上取得了重大成果,那么想要交流,其他几方也要拿出来诚意来。
要是真想空手套白狼,怕是有些天真了。
更何况他们还真就不是搞的托卡马克。
要知道所谓的ITER计划,也仅限于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卡马克,无论是华方还是其他各国,也都是基于这一方向展开合作的。
可不代表所有聚变相关的工程,都要向这里靠拢和报备。
就好像几家合伙包了片西瓜地,大家商量好卖西瓜赚的钱平分。
以往总有些人想要多分钱少干活,这也就算了,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看到他们在旁边的哈密瓜地赚钱了,居然也想跑过来分一杯羹,但问题这片哈密瓜连土地带种植,可都是他们一个人干的,跟其他几个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总不能因为咱们合伙包了片西瓜地,连我自己的地和其他水果都搭进去吧。
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至于把禺谷站伪装成民用科研项目,他们说的也是无比坦荡。
既然这片地并非咱们一块承包的,那你管我种什么呢?种什么都跟你没关系。
只要跟ITER协议无关,他们就有权对自己的项目保密,伪装成什么都是合理合法的,谁也管不着。
因此,随着华方的发言结束,会场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美俄代表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华国的反驳并非空洞的否认,特别是要求美方提供原始数据的要求,更是一个对方难以立即满足的回击。
格伦·威尔逊铁青着脸欲言又止,萨夫罗诺夫则交叉双臂,沉着脸不再发言。
这场交锋,在表面上看似华国成功地将对方顶了回去,压制住了最直接的指控,但围绕黄泽岛工程秘密的猜疑与未来必然更激烈的监视与反监视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会场气氛凝重,各方都在重新评估对方的立场和底线,空气里的不信任浓得呛人。
而这场会议,最终也并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而是草草收场,但那份由卫星图片和高能辐射信号拼凑出来的“证据”,却像一根毒刺,深埋在了会场的不信任氛围里。
表面上看,指控被挡了回去,水面下的暗涌却骤然翻腾。
接下来的讨论,注定将在这种高度不信任的背景下,在技术细节和程序规则层面继续进行,更加艰难。
接下来的数周,华国代表团在ITER总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刁难。
技术共享研讨会变成了精密的情报试探场。
当讨论到核心的等离子体约束参数优化或材料抗辐照性能时,欧洲代表皮埃尔教授总是不经意地将话题抛向华国:
“张团长,据我所知,你们在EAST项目上曾取得过边缘局域模控制的重大进展,这项技术对未来示范堆至关重要。”
“考虑到全球合作的大局,贵国能否分享一些相关实验细节和经验?当然,是建立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
美国代表威尔逊立刻跟进,眼镜片后的眼神闪烁:
“确实如此,ITER章程明确规定了技术共享义务,特别是,若有成员国在‘并行项目’——比如贵国在黄泽岛的——‘新型民用设施’上……”
他刻意放慢语速:
“取得了关键突破,为了整体项目的效率和安全性,进行报备和技术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基于安全的合理关切。”
起初,华国技术代表尚能顾左右而言他,以“国内审批流程”、“商业机密”或“尚在基础研究阶段”搪塞。
但随着会议议程深入,这种压力从技术层面向战略层面蔓延,变得愈发赤裸裸。
连美俄双方都能携起手来,在这件事上,有了共同的目标。
本杰明·迪斯雷利说的很对,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利益面前,就连本该作为裁判的ITER组织也完全丧失了公允,甚至亲自下场参与了起来。
……
一周后的协调委员会闭门会议上,氛围降至冰点。
主持会议的ITER总干事格雷戈里奥将一份打印着数国代表签名的文件推向张涛,语气带着“善意”的沉重:
“张团长,我们希望明确一点:作为ITER框架内的主要伙伴国及受益者,维持技术路线透明度与合作互信,尤其是涉及可能颠覆现有技术方向的重大突破时,是成员国的基本义务。”
“贵国在黄泽岛的工程,其进展速度和保密层级,已经引发了广泛的、合理的焦虑,这可能导致其他成员国重新评估继续投入巨大资源的合理性。”
威尔斯推了推眼镜,冷冰冰地补充:
“总干事的意思很明确,共享聚变工程的基础原理和阶段性成果,或者提供开放、可查证的技术路径说明,是重塑互信的唯一方式。”
“否则,其他成员国不得不考虑……暂停后续核心部件的资金注入和实物贡献,毕竟,在一条完全未知且封闭的岔路上投入,风险过于不明。”
文件条款下隐藏的“核弹”终于引爆——利用华国在ITER框架内获取的技术红利和话语权进行要挟。
威胁清晰而沉重,意思十分明显,要么你们就交技术,要么就出钱出力养别人家孩子,看着自己新生的“太阳”被孤立封锁。
总之,后续你们要是还想再通过ITER这台全球最大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获取什么先进的成果,就得乖乖听话。
否则,就别怪我们把你踢出去。
要知道,华国在03年开始跟ITER项目组协商,一直到2006年才签订了合约,正式加入。
作为七大成员国之一,华方对于ITER的贡献其实并不大,主要是承担12个采购包,如磁体支撑、校正场线圈、包层第一壁等。
80%的试验材料投入,以及20%的资金投入,在整个投资占比中也就是百分之十。
但华方技术基
第391章 华国退出群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