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条古道的各个要道口。
扶苏不止一次想要将赵佗与屠雎找回来。
但如今时机还未到,官吏对南方的渗透依旧不够。
陈平总是会用人心中最低劣的本性去揣测别人,他的计谋可以用,但不能用太多次,否则就会坏了秦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生产与面貌。
秦的官吏应该是务实且善于合作,实事求是的。
扶苏希望秦的官吏都是如此,他们就算是不像丞相李斯那样,也应该像司马欣那样任劳任怨。
扶苏的目光看着周青臣,不得不说他的想法很前卫,开发梅关与潇贺古道确实很值得。
可远见且前卫的目光,不一定是适应当今的环境,东北还能开发呢,但你有多少人力物力?
扶苏将这卷书收了起来,又道:“现在回来有什么打算吗?”
“臣想留在关中,将这些年所见所闻写下来。”
“去潼关的太学府吧。”
“是。”
扶苏吩咐道:“以前你是秦的博士,学识自然不用多说,先去太学府任职学士,往后你若还有另有打算,再与朕说。”
“臣领命。”
等周青臣走了之后,扶苏饮下一口茶水。
偶尔有冷风从大殿一侧的窗户吹入,章台宫大殿内的编钟已很久没有敲响了,自皇帝登基以来,就再没有用编钟奏乐。
扶苏回想着周青臣书上所写的话,南方有岭南盐年产五百万石,粮食亩产一石五。
就算是在长沙郡,火耕水耨的种田亩产也就一石。
周青臣离开章台宫的一个时辰后,扶苏也走到章台宫殿前,这片土地实在是太大了,有的地方富庶,也有的地方很贫瘠。
但土地是最诚实的,种出的粮食也最实在的。
南方盐与粮食也都是真实存在的,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瑰宝,这里的瑰宝会养育一代代人。
即便是现在,扶苏也对将来充满底气。
就算如今的国家还有很多问题,甚至很多问题是从周天子时期留存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即便是两千年的帝制王朝都解不开的矛盾,但这片土地上的瑰宝依旧会给人们底气。
当冬至过去之后,大秦迎来了新帝二年。
朝野还在休沐中,朝臣也没有前往章台宫廷议,人们依旧过着或匆忙,或闲适的生活。
公子高回到了咸阳,皇帝让公子高任宗正,掌管秦宗室事宜。
见过皇帝之后,公子高就去了雍城。
送走了高,扶苏又想起了大爷爷,当年就是大爷爷教导自己如何行秦礼,如何行冠礼,以及如何当好一个秦公子。
大雪依旧在关中飘着,扶苏走在咸阳的城墙上,身边跟着章邯与蒙恬。
扶苏道:“这雪下得没完没了。”
蒙恬道:“听闻今年又有不少人迁入漠南。”
扶苏道:“如今有多少草原的孩子读百家典籍的。”
蒙恬回道:“董翳说漠北漠南所有的牧民孩子都在读中原书籍。”
扶苏有时觉得章邯这样的全才留在咸阳当个内史令确实可惜,他这样的人应该去边关,或者是去建设别的地方。
章邯既是将才,也是一个善于建设的人。
武威县与河西走廊的城关,都是在他的主持下建设起来的。
扶苏道:“章邯将军近来可还好?”
闻言,章邯抱拳回禀道:“末将近来常看潼关的书籍。”
扶苏道:“先前娄敬来文书了,说是近来西域人与河西走廊走动密切,他们想要的盐铁丝绸。”
西域最稀缺的就是铁器与丝绸,尤其是大秦的长槊。
但长槊在秦军也是昙花一现,只有少数秦军掌握,因为铸造太过困难,已停产了。
即便是咸阳留存了不少铸造长槊的材料,也都囤积着。
章邯道:“末将以为,他们想要的不只是铁与丝绸,他们想要铸造铁器的匠人。”
扶苏又道:“太尉觉得呢?”
蒙恬回道:“末将觉得可以卖给西域人,但这个买卖需要皇帝控制。”
“嗯。
第三百零一章 国家的难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