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一章 国家的难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醉话是不能轻信的,尤其是陈平的醉话,就算是不是醉话,这人的话都不能轻信。

    信了陈平的话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冯劫觉得陈平的话只能信三分,再一想又觉得不对……最多信其中一分。

    新帝的第一年,关中人口增至八十万,关中依旧是人口最多,而中原各县的人口还未有太大的起色。

    关中之所以会有八十万人口,也是因为关中是皇帝脚下,这里有最好的夫子,最好书舍,而且每年的入仕考试都在关中。

    都说当今皇帝为回报当年丞相李斯的教导之恩,想要将丞相请来关中,皇帝想要他的老师养老。

    但丞相屡屡拒绝了,希望皇帝能够将心力都用在国事。

    这桩美谈已传遍了咸阳。

    人们都知道当今皇帝是丞相李斯教出来。

    有人觉得这与丞相李斯无关,当初受过丞相贬黜的官吏都觉得,皇帝之所以会如此,是因皇帝本就是个十分有孝心的人,是天下年轻人的榜样。

    周青臣很久没来咸阳城了,他是当初入秦的齐鲁博士之一。

    当年的泰山之行后,周青臣游历天下数年,再回咸阳却见咸阳已经换了一个皇帝。

    在咸阳城门前禀报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在将士们的领路下,周秦城来到了咸阳宫内,在章台宫内,拜见新帝。

    临近冬至,扶苏第一年皇帝生涯就要结束了,再看跪拜在地的周青臣,低声道:“不用跪拜行礼,起来吧。”

    周青臣缓缓站起身,目光看向这位年轻的皇帝,新帝穿着一身黑色的衣袍,未戴发冠,眉宇间带着锐意,就像是个年轻的嬴政。

    “臣听天下人所言,人们都说新帝贤明,有人心如此,臣为皇帝贺。”

    “朕才当了一年的皇帝,所做之事无非就是裁撤兵马,放将士们归乡而已,还为朕贺,你不脸红吗?”

    周青臣又道:“臣肺腑之言。”

    “不必说肺腑之言,朕也没想把你的心肝挖出来,对你的肺腑没兴趣。”

    “是……”

    周青臣愣是结巴了片刻。

    扶苏手中拿着一卷书正看着,身侧的暖炉还在烧着,又道:“至今,关中人口也才八十万人,其中壮年劳力最多四十万,但中原各郡县人口依旧凋零,哪怕朕裁撤了兵马,可依旧没有起色,这问题能解决吗?”

    周青臣沉默了。

    扶苏又道:“赋税的问题说了有十年了,中原各地赋税困重,又有大量荒地没有耕种,与之人口问题两害相加,有办法解吗?”

    周青臣又低下头。

    扶苏道:“关中人口确实鼎盛,但这都是从中原各地流动而来,关中与函谷关以东的发展天差地别,人口不均,发展不均,官吏不够用,六国旧地依旧凋零。”

    言至此处,章台宫的大殿又恢复了安静。

    “也不要说朕有多么贤明,我们实事求是地来看,这个国家还有这么多问题需要解决。”

    周青臣行礼道:“臣失言。”

    扶苏搁下手中的书卷,又道:“你游历天下,可有收获?”

    周青臣递上一卷书,又道:“臣去过南方,在臣看来南方并没有那么差。”

    田安将这卷书拿过,而后放在了皇帝的面前。

    周青臣的书依旧是竹简,这天下不管怎么变,还是有人依旧用竹简。

    周青臣就是这样的人,扶苏在桌案上推开竹简,仔细看着。

    这一次,他主要去的是南方。

    秦军南下之后,打开了五岭的隔绝,让南北有了交流。

    但这并不够,南北需要长期往来,就需要有道路,在周青臣的讲述中他发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做梅岭。

    梅岭山势险峻,听说是因那里种满了梅花树而闻名。

    周青臣所言的这条路通过梅岭,实则就是梅关古道。

    而后,在后面所写的内容中,还有另外一条路,直通湘江,这条路就是潇贺古道,在当年六国商客南来北往的过程中,南海的犀牛角与犀牛皮都是从那里运出来的。

    而现在这条路就在屠雎的手中,并且秦军占据

第三百零一章 国家的难题-->>(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