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4章 分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本书找出来好好翻一翻,那些所谓的贤良们,是如何利用文学夺取国家利益的。

    最后贤良们把持了做官门路,形成了世家大族,就一脚把文学们踢到一边去了。

    前车之鉴啊。

    这个大新闻牵扯到了儒生和士绅地主,话题性可比黄河改道要大太多了。

    迅速就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但凡是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人在谈论。

    并且这个话题,还在迅速向着应天之外的地方传播。

    相关的流言自然也传到而来官吏们的耳朵。

    一开始他们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然而当盐铁论、文学贤良被拿出来,性质就不一样了。

    还是那句话,华夏人对历史都非常重视。

    最初记录历史的目的,也是为了给后人提供参考经验。

    而盐铁论属于古代最重要的经济著作之一,地位是非常高的。

    当大家发现,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的时候,就算再傻的人也开始产生了怀疑。

    然后就有儒生开始回顾这两年发生的事情。

    他们震惊的发现,原来士绅地主们一直在背后捞好处。

    远的不说,就上次朝廷用察举制征辟官吏,儒生因为不通实务,大部分被黜落。

    可出身士绅宗族之家的人,大部分都被选中了。

    后来宋濂提议,可以让儒生去衙门当刀笔吏。

    反对最激烈的,就是出身士绅宗族的官吏。

    他们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儒生是清流,怎么能从事低贱的浊官呢。

    当时还以为他们是真的为了大义,没想到原来内心打着这样的小揪揪啊。

    再仔细扒一扒衙门的刀笔吏,竟然大部分都和士绅地主有关。

    破案了。

    真正天真的是我们啊。

    马上就有人找到宋濂,要求他主持公道。

    宋濂也是眉头紧皱,他知道事情有蹊跷,话题起的太快了,怎么看都像是有人在故意散布。

    而且十几个大臣的奏疏内容,是怎么传出去的?

    答案显而易见……

    可真正让他皱眉的是,莫非那帮子士绅地主真的在把我们当枪使?

    他先是安抚了那些儒生,然后派人去询问陈泉伊等人。

    陈泉伊正被流言搞的内心惶恐不安,没想到自己等人的心思竟然被人给发现了。

    他自然也能猜到,这事儿十有八九是皇帝的手笔。

    可知道又能如何,难道还能去找皇帝质问?

    其实对此他心里也非常委屈,你们这群儒生太不知好歹了。

    等你们当了官,自然是要钱有钱要地有地,不就和我们一样成了士绅了吗。

    你们怎么能被皇帝给挑拨呢?

    咱们不是说好的,一起要求皇帝善待士大夫吗。

    面对宋濂的质问,他不得不亲自登门解释。

    误会,一切都是误会啊。

    宋濂可不会轻易被他忽悠,冷冷的道:

    “既然是误会,那明日就随老夫一起上书,请求陛下重开科举。”

    陈泉伊支支吾吾的道:“啊这……下官前几日才上书谈及此事,此时若出尔反尔,恐会……”

    但在宋濂冰冷目光的注视下,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最终改口道:“好,明日我就随先生一起上书。“

    宋濂说道:“不是随我,你的人先上,然后老夫再上。“

    陈泉伊先是震惊,然后脸色也是一冷,道:

    “宋先生,你我并无隶属关系,我尊敬你才喊你一声先生,莫要欺人太甚。”

    宋濂漠然道:“随你。”

    说完他端起茶道:“送客。“

    家中管事立即过来将陈泉伊送走。

    目送他离开,宋濂将茶杯重重的扔在桌子上:

    “一群小人。”

    这时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走了进来,正是宋濂的长子长孙宋慎。

    只见他来到宋濂身边,说道:“爷爷,此事明显是上面故意离间我们,您为何还要如此?“

    宋濂脸色一变,怒道:“闭嘴,再敢非议君上,小心我打断你的腿。“

    宋慎连忙道:“孙儿不敢了,爷爷您息怒。“

    见他口服心不服的样子,宋濂很是无奈,说道:

    “儒家乃世之显学,天下都要靠儒生来治理。”

    “可是现在有一群人打着为国为民的幌子,侵吞国家利益,还试图把控出仕的途径。”

    “如果让他们得逞,那大明就会走向两晋世族把控朝局的局面。”

    “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

第74章 分化-->>(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