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想想都觉得可怕。”
    “莫说是陛下,就算是老夫也不会放任不管。”
    说到这里,他自责的道:“说起来也怪老夫,被人利用了尚且不知,陛下出此下策也实属无奈。”
    “老夫也得感谢陛下,没有他提醒,我还被蒙在鼓里呢。”
    宋慎暗地里撇撇嘴,以咱们家的地位,那定然是上品世族,恢复两晋时期的情况也没有什么不可的。
    您老就是读书读傻了。
    但这话他也只敢想想,可不敢说出来。
    第二天早朝,陈泉伊等人终究还是主动上书,请求恢复科举。
    只是被朱元璋再次拒绝,朝廷不需要不通实务的官吏。
    而且朱元璋还状似不经意的说道:
    “之前你们的奏疏,有人直接反对开科举。”
    “有人同意开科举,却要求儒生先历练才能参加科举吗,今日怎么改变主意了?”
    陈泉伊等人面色尴尬,他们自然不敢回答。
    关键,之前谣言传的在广,那都是谣言,没人能证实他们奏疏的内容。
    他们还能糊弄一下。
    现在朱元璋等于是当面戳破了最后那一层面纱。
    将他们赤裸裸的暴露在了所有人的目光之下。
    也等于是揭开了一个隐藏的事实,儒生和士绅是有区别。
    士绅其实就是儒生,只不过他们是儒生和宗族结合后的产物,把控着地方。
    即便蜕变成士绅,他们依然保留着儒生这张皮,以儒家门人自居。
    可是现在,两者分化了。
    儒生就是寒门子弟——这里的寒门不是两晋隋唐时期的寒门。
    自从世族政治被摧毁,寒门的意义就跟着变了。
    宋明清时期的寒门、寒窗苦读,指的都是普通读书人。
    士绅指的是拥有庞大产业,与宗族勾连不清,对地方衙门有着深远影响的群体。
    马钰得知朝堂发生的事情,也不禁咋舌。
    原本他以为,士绅就是儒生蜕变出来的,想将两者掰扯清楚很难。
    哪知道竟然真的给两者制造了裂痕。
    虽然现在这个裂痕还不太大,可只要朝廷一日不恢复科举。
    只要后续通过察举制征辟的官吏,依然是士绅子弟居多,双方的裂痕就会越来越大。
    即便士绅再怎么嘴硬都没用。
    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再迂腐的儒生都会变得清醒起来。
    不过……
    马钰立即进宫找到马皇后:“暂时不要让陛下动孔家。”
    马皇后笑道:“哈哈……你小子反应也太迟钝了,陛下早就知道了。“
    马钰挠挠头,说道:“嘿,是我小看了陛下。”
    非是我小觑天下英雄,只是小觑你臭要饭的罢了。
    马皇后哭笑不得的轻轻拍了他一下:“又诋毁陛下呢是吧。”
    马钰傻笑两声蒙混过关。
    这次算你反应快,要不然我肯定会好好蛐蛐你的。
    为何要突然改变主意呢?
    只能说任何政策都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实际变化调整。
    之前没有意识到,儒生和士绅其实是可以分化的。
    所以才想着要将他们一起打击。
    现在既然两者有分化的可能,那自然就先分化两者。
    如果现在继续动孔子,俩家肯定会联合起来。
    儒生有名,士绅地主有实力,虽然朱元璋不怕他们,但也没必要将事情闹的太大。
    现在先挑起儒生对士绅的仇视心理,然后借他们的手打击士绅地主。
    这样做既能削弱士绅地主的实力,也能增加双方的仇恨。
    收拾过士绅地主之后,再回过头对付儒生,就简单的多了。
    这也是马钰入宫的原因。
    只不过他确实有点小瞧朱元璋了,事实上在发现儒生和士绅可以分化的时候,他就已经决定更改政策了。
    刘府。
    面对当前的诡异局势,刘伯温深感无力。
    之前也有儒生找过他,只是被他以谣言为借口搪塞了过去。
    他对皇帝太了解了,分化儒生和士绅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别的更激烈的手段。
    而且他也能猜到,这一波大概率是冲着士绅宗族去的。
    猜到归猜到,他是真的不想再参与进来了。
    可在当前这种局势下,如何才能做到独善其身呢。
    这时,一个身影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来人,去给马公子送一份拜帖,就说我明日想去拜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