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一处街边茶肆,一群苦工在这里歇息,顺便用了午饭。
    他们的午饭很简单,自己从家里带的杂粮饼子,硬的和石头一般。
    问老板买了一碗茶水泡开才能吃。
    粗饼子看起来就很剌嗓子,但他们却吃的津津有味。
    “黄河真是要人命啊。”
    “黄河改道的场面你们是没见过,到处都是水,水面上飘的到处都是尸体。”
    “是啊,少了它不行,有它又怕泛滥。”
    “现在黄河南下夺淮入海,山东、北平没水渴死,淮水下游水多的淹死。”
    关于黄河夺淮入海的各种话题,已经传了大半年。
    毕竟事关重大,百姓在闲暇之余也乐于讨论几句。
    更何况在这个信息传递不畅的时代,一个话题往往能被讨论许久,甚至好几年前的事情都能当新闻来谈论。
    传到现在,除了特别偏远的地区,大部分地方的百姓都能说道几句。
    尤其是周围出现北方人,大家总会习惯性的问上一些黄河相关的话题。
    黄河夺淮入海的危害有多大,说一句妇孺皆知都不为过。
    所以,这群工人在吃饭的时候,谈论这个话题并不突兀。
    不过就在这时,隔壁桌两个脚夫模样的大汉,忽然开口道:
    “大家还在谈黄河的事儿呢,都过时了。”
    几名工人不服气,追问现在什么话题才热门?
    那两个壮汉却矜持起来,怎么都不肯说。
    还鬼鬼祟祟的说这事儿事关重大,他们要是说了可能就会被抓进去。
    这一下可把几名工人的好奇心给吊起来了。
    纷纷出言刚他们:哪有什么新话题,我看你们就是故弄玄虚。
    俩人果然受不住,很快就全抖落了出来:
    “你们看到那些读书人了吗?别看他们在咱们面前人五人六的,实际上就是一群蠢蛋。”
    “被人家给当枪使了都不知道。”
    “就是那帮子士绅地主老爷,他们才不希望朝廷开科举。”
    “你们说我胡说八道?我是有证据的。”
    “皇上和太子让群臣上书讨论此事,户部郎中陈泉伊在奏疏上就写了。”
    “儒生就应该先去衙门历练,学习如何为政治民,然后才能参加科举。”
    “不光是陈郎中,还有其他十几个士绅子弟出身的,都上书要求先历练再参加选仕。”
    “还有人要求,没有去衙门历练过的,不允许参与选仕。”
    毕竟是顺天府的百姓,虽然只是苦力,但见识还是有的。
    听到那脚夫的话,就有人反驳了:
    “儒生先去历练不是挺好的吗?总比什么都不懂就去当官祸害百姓强吧?”
    那脚夫嗤笑道:“好?骗的就是你们这样的。“
    “衙门的大门朝哪开啊?你以为谁都能去历练的?”
    “人家士绅地主老爷家的孩子,才有资格去历练,普通读书人门都进不去。”
    “到最后录取的全是士绅地主老爷家的孩子,人家要钱有钱要势有势,咱们老百姓才永无出头之日。”
    又有苦力反驳道:“说的现在咱们老百姓就有出头之日一样。“
    那脚夫摇摇头,一副鄙夷的语气:
    “那些儒生至少还要点脸,而且他们都是流官,干几年就走了。”
    “士绅地主老爷们可不要脸,他们是吃人肉喝人血的。”
    “一旦让他们当了官,咱们才是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听到他们讨论,周围更多人聚了过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确定了一件事情。
    流官虽然坏,可干几年就走了,下一任说不定就是个清官。
    士绅地主不一样啊,衙门就和他们家开的一样,人家是不会挪窝的。
    啥?你说官员异地任职?
    大家都是士绅宗族出身,我去你们老家任职,你来我们老家任职,咱们互相帮助。
    类似的话题,在很多地方同时展开。
    总之就是一句话,士绅平时和儒生哥俩好,伪装的和一个人似的。
    真到了关键时刻,人士绅是把儒生当傻子玩的。
    证据?
    证据就是那些奏疏啊。
    士绅宗族出身的官僚,很多都强烈要求,先去历练才能参加科举。
    他们就是为了垄断做官的权力。
    把别的儒生排除在外。
    啥?你说我胡说八道毫无根据?
    呵……没听说过汉朝历史吧?没看过盐铁论吧?
    把这
第74章 分化-->>(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