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三章 甲申之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是保不住了。”一个士兵回来报信道。

    “大王,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如我们退守关中吧!”牛金星建议道。

    “逃?老子今日登基称帝!”李自成说罢,宣布称皇帝,牵着陈圆圆的手,带领前朝百官举行了登基大典,建号大顺永昌元年。百官愕然。与此同时,张献忠在成都称帝、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

    “恭喜皇上!皇上,臣刘宗敏一定誓死效忠,肝脑涂地!”刘宗敏下跪道。

    “爱卿平身!”李自成淡定从容道,看着北京城头炮火连天,他还是笑了。刘宗敏即刻回到城楼指挥作战。

    多铎率领步兵、骑兵围住北京城,通过投石机、剑阵久攻不破,眼看架上去的云梯丝毫不起作用,北京城下已是硝烟滚滚。一个士兵来报:“将军,李自成军殊死顽抗,我军死伤千余,仍未破城!怎么办?”

    “上炮兵!给我狠狠开炮!”多铎下令后,五十门从英吉利海峡运送过来的红衣大炮推到大军前,将炮头对准北京城头,上好炮弹,“轰隆隆”一齐开炮,“开炮!”“开炮!”随着一声声军令,五十门红衣大炮把北京城轰的稀烂,李自成军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还有无数人坠下护城河,护城河顿时血流成河,那些被炮弹炸裂的士兵缺胳膊断腿的、一片哀嚎,惨不忍睹。

    “老子一辈子横刀立马,誓死不降!绝不做亡国奴!”满脸烟火的刘宗敏举着指挥刀独自一人在北京城头呐喊道。

    “大将军,马世尧将军,率领自己的七千人马投降了清军,我们也打开城门投降吧。”一个举着小白旗的李自成军小声说道。“唰”刘宗敏一刀劈了那人。

    “预备!开炮!”所有红衣大炮对准刘宗敏,刘宗敏阵亡了。

    “此人真英雄也,厚葬之!”多铎下令道。

    “喳!”清军打开北京城。

    李自成听说刘宗敏阵亡的消息,和军师牛金星匆匆忙忙放弃西门,一路狂奔,逃向南方。跑到半路,突然想起:“小圆圆呢?快,我要杀回去!我要回去……”下马嚎啕大哭起来,像个孩子。

    “大王,刘将军战死,马将军都叛敌投降了,你一定要挺住啊!弟兄们以后还指望你啊!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还有一口气,大王还可以东山再起呀!你一定要挺住啊!”牛金星跪下央求道,其余士兵也跪下道,李自成在牛金星的安慰下逐渐平复心情,继续逃跑。

    “攻下北京城,算是灭了大明,多铎当记首功!来,让我们为多铎举杯庆祝!”多尔衮慷慨激昂道,大清官员欢聚一堂沉浸在喜悦气氛中。

    “哥,据探马来报,李自成逃了;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割据一方;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派史可法沉兵扬州,现在庆祝会不会太早了?”多铎贴着多尔衮耳旁小声道。

    “唉!弟弟多虑了,那些散兵游勇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岂是我八旗子弟的对手?来,干了!”多尔衮一边拍拍多铎肩膀笑道,一边举杯喝酒。

    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人也碰到了一起,三人过去就是故交,又都是大清降将,不禁惺惺惜惺惺起来。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这不但加官进爵、封疆裂土,还抱得美人归!王爷,这飞黄腾达了,以后可不要忘记兄弟啊!”尚可喜、耿仲明二人凑到吴三桂面前溜须拍马道。

    “岂敢,岂敢!你我兄弟当年结拜之时,便许下诺言,今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吴三桂笑道。

    “王爷,这次终于苦尽甘来,应该多在家中温柔乡陪着她啊!”尚可喜开玩笑道。

    “贤弟见笑了,何苦之有?想那李自成不过一个瓜皮而已。”吴三桂笑道。

    “呵呵……对!对!”耿仲明应和道。

    逍遥子刘戍在人群中遇见了义碧芙,走过去笑道:“小义啊,近来可好?”

    “皇上……”义碧芙拱手道。

    “现在只有逍遥子,哪有什么皇上,以后不要再乱叫。”刘戍望望四周,“切记,我叫刘戍,你叫我刘将军就好。”

    “遵命,刘将军。”义碧芙笑道。

    “呵呵,看来这《推背书》是真的啊?这大清帝国崛起了!”刘戍望望沸腾的北京城烟火苦笑道。

    “什么《推背图》?听起来感觉像澡堂子里搓背的或是按摩的?”义碧芙诧异道。

    “《推背书》起源于唐朝,当年李世民命李淳风和袁天罡推算大唐的国运,由于李淳风推演入神,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被誉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的《推背图》,便由此得名。《推背图》一共有六十幅图像,每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从唐朝一直推演到了未来的大同世界,由于其对世事推演愈加准确,让其变得愈加神秘。丙申年的诗和配图就预言大清入主中原。反客为主殆亦气数使然,非人力所能挽回欤。辽金而后胡人两主中原,璜璜汉族对之得毋有愧。”逍遥子严肃认真地看着义碧芙。

    谶曰

    黄河水清 气顺则治

    主客不分 地支无子

    颂曰

    天长白瀑来

    胡人气不衮

    藩离多撤去

    稚子半可哀

    “这诗说的也有道理。据我数月观察,大清国国力雄厚,全民皆兵。无论男女,女真人都酷爱读书识字,努力文武双全,男子更是熟练马术和射箭;八王议政,民主有序,行事都深谋远虑,从不一意孤行。很难对付,想必这天下要姓爱新觉罗了。”义碧芙分析的头头是道。

    “呵呵,那我们是押中宝了?”刘戍望着义碧芙笑道。

    “将军,一切都听你安排。”义碧芙拱手道。

    “那把赤霄剑血腥气有点重,容易操控人的意志,我把它装匣子里了。明天就把它献给摄政王吧。”刘戍释然道。

    “呵呵,此剑确实奥妙!我也略有耳闻。”义碧芙笑道。

    第二天早朝,逍遥子刘戍带着赤霄剑拜见福临和多尔衮,见面立马下跪请安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今日微臣特为陛下献上一件宝物:一朵千年天山雪莲,希望陛下长命百岁,万寿无疆!为摄政王献上一把千年神兵利器-赤霄剑,希望摄政王开疆拓土,永续辉煌!”朝堂众臣大多献上,希望陛下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果然是千年神兵!”多尔衮拔剑砍下一个桌子犄角,剑锋未至,剑气已断了桌子犄角。旁边的孝庄和福临吓了一跳。

    “好!”“好!”朝堂众臣连连称赞。

    “哈哈哈……刘将军有心了!赏黄金百两!”多尔衮笑道。

    “谢摄政王隆恩!”刘戍领赏退下。

    “哥,今天听说刘将军赠了一把宝剑给你,可否让我一睹神兵风采?”多铎晚上一见多尔衮就直奔主题。

    “你啊,就是藏不住话!接着!”说罢,多尔衮把剑抛给多铎。

    “寒气逼人,好剑!”多铎抽出赤霄剑赞道,情不自禁提着赤霄剑走出殿外舞起剑来。

    “这把赤霄剑和泰阿、鱼肠、纯均、干将、莫邪、湛泸并称七把天地神剑,纯均也在我手里。要是再收起其它五把神兵就好了。”多尔衮扶着柱子喃喃自语道。

    “哥,你刚才说什么?”多铎笑道。

    “我说相传这把赤霄剑乃高祖斩白蛇、诛百官之物,戾气太重。呵呵,你要小心点!”多尔衮笑道。正在这时,多铎拿着赤霄剑仔细打量,突然发现剑刃上透出的白光里倒映着自己的影子,慢慢的剑刃上的影子里他头发蓬乱、满脸鲜血、凶神恶煞起来,仿佛一头饕餮巨兽从火山岩浆中飙出,吓得他浑身发抖,赶紧把剑收进剑鞘,抛给多尔衮。

    “哥,这赤霄剑是有点阴邪。剑也看过了,我回去了。过几日,就带兵攻打扬州,灭了史可法。”说罢,多铎笑着回去了。

    “好!”多尔衮笑道。

    把赤霄剑送走后,逍遥子刘戍仿佛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身轻松。晚上在四合院里,逍遥子拔出当年武当配剑舞起他那套逍遥剑法,口中还唱起了剑法口诀:

    春有芽,夏有蛙,丈剑行天涯!

    秋黄叶,冬雪花,斩尽妖魔法!

    剑在手,酒在口,逍遥解千愁!

    立乾坤,筑雄魂,高歌天地悠!

    人生苦短,情长难念,一味解千年!

    何必日日羞花长叹愁锁香颜,

    且沽美酒高歌剑舞斩妖除魔挑斯年!

    半夜,熟睡中的多尔衮朦朦胧胧中听见有人在叫他的名字:“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慢慢从床上坐起来,揉一揉睡意忪惺的眼睛,发现暗黑的房间里,一条全身闪着金光的赤龙盘旋在屋顶上空,他吓得目瞪口呆、满头大汗,慌慌张张摸摸床边的丝帕擦拭额头上的汗珠时,发现那条赤龙竟然开口说话了:“摄政王,当年你父王努尔哈赤驾崩时,你生母为其殉葬,你们兄弟三人赢弱遭人欺负,还记得吗?你父王死后,两黄旗虽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你们三个亲兄弟继承!皇太极掌权后将两黄旗收回由自己统领,换予三人两白旗,阿济格和多铎就又分别成了两白旗的旗主贝勒。皇太极的儿子豪格、福临又抢走了你的皇位,难道你甘心吗?!”

    “你怎么知道这一切?你是谁?”多尔衮冷静了一会,拔剑望着赤龙质问道。

    “我是天地七神剑之一,我乃高祖的狂情猛志催生,一辈子见证你们三皇五帝的波澜人生,千秋风雨,何人不知?现在大清江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觊觎者比比皆是,多尔衮、豪格、鳌拜、多铎,你却把皇位拱手相让给一个小娃娃,你知道这样做会给你和你的兄弟带来的什么样的后果吗

第六十三章 甲申之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