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八八节 三州的内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想,在东方剑的熏陶下,他们成为了自己‘大中华’理念最坚定的支持者和传播者。他们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自己所要传播的理念灌输给幽州军全军每个将士的脑里。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就叫做思想教育。

    其实,光有这种手段还不够。还须在物质上让将士们感到无后顾之忧,将士们在沙场之上敢于赴死的秘诀就是要让他们没有牵挂,照顾好他们的家人,并让他们的孩子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没有后顾之忧的战士在信仰的激励之下,能够爆发出令天地都为之动容的气势。

    除此之外,东方剑还在控制区内大力提高军人及军属的社会地位,军属见官不拜及纪念碑的耸立和英雄冢的建立就是这种政策的具体体现。由于这些措施的施行,幽州军的凝聚力、向心力及忠诚心更强了。

    回到幽州的东方剑为了更好的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除了完善以上措施之外,还划出一大笔的钱财来大力加强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良的武器装备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很难想象一支拿木棍锄头的军队,如何同披坚执锐的军队相对抗。

    要提高武器装备的水平,工匠的水平是关键。为了招揽出色的工匠类人才,东方剑在就在很早以前就破天荒地给出类拔萃的工匠授予官职,至于金钱方面的报酬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授予工匠的官职基本上都是象征意义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对工匠技师的吸引力。在这项措施出台后不久,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蜂拥而至。为了有序地管理这些工匠,东方剑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武器研究院。

    同时,为了便于将武研院的成果转化为批量生产能力,东方剑还将幽州军控制下的各处关于武器方面的工场及矿山并到了武器研究院中,由他们统筹管理。

    武器研究院基本上属于后勤范畴,所以暂时由戏志才兼管。东方剑并不打算让戏志才一直管着武器研究院(以下简称武研院),他打算以后将武研院完全独立起来,以减少各方面对武研院的干扰。

    由于大量工匠的加入,东方剑终于得以将自己许多想法付诸实践。比如试制数百年后才出现的唐刀、陌刀等,研制后世网络上甚嚣尘上的钢弩,还有根据装甲车的原理研制的冲击车(人力或畜力)等等,其中许多东西都是这个年代的人想都没有想过的。

    除了这些之外,东方剑还在武研院内单独分出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的工作就是根据东方剑的配方生产火药,并研究火药的应用。其实在这个时代已经有火药了,但这个时代的火药配方有很多问题,因此威力很小,一般只能用作纵火。

    东方剑的火药配方毫无疑问地是后世的火药配方,这个火药配方相较于东汉时期的原始配方要简单不少,就硝石、硫磺、木炭三种原料。虽然配方简单了,但威力却大了很多,可以用来做原始炸弹了。

    东方剑不是不想搞后世向c4之类的烈性炸药,一则他根本就搞不清楚这类烈性炸药的成分,二则c4之类的烈性炸药中的成分全都是通过化工提炼的物质,在东汉末年,社会的整体生产水平在很低下的时代根本就不可能提炼生产烈性炸药所需的化学物质。

    要保障武研院工场的生产,原料是个关键。为了保证关键原料,铁料钢料的供应,东方剑在自己麾下的三州掀起了大炼钢铁的运动,尤其是在并州发现了大量的煤矿,更为可喜的是那些个工人还研制出了炼钢所需要的焦炭。这样幽州麾下就有了辽东和并州两个大型的煤矿及炼钢基地。如果按照东汉时期的炼铁方法,东方剑就是动员全民炼铁,产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好在东方剑是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的,对于用高炉炼钢的方法他还是知道了,现在有了焦炭和煤,炼出自己所需的好钢铁应该不是问题。

    于是在东方剑这个有着领先这个时代几千年知识的指导下,工匠们及民工们在各大铁矿山附近竖起了近百座土高炉。幽州军的钢铁产量在公元192年年底的时候,已经达到了月产钢铁五十万斤的惊人水平,其中二十万斤是钢,也就是这个年代俗称的镔铁。

    如果不是铁矿的原料有限的话,钢铁产量就是再翻上几番也没有问题。而要提高铁矿的产量,在东汉末年这个时代,就只有增加人手,今后幽州军俘获的俘虏能派上大用场了。

    东方剑在大力发展武研院的同时,还在冀并二州大力发展民用手工业,不仅以官办的名义开设了许多手工业工场,更鼓励民间商人开办工场。为了提高商人开办工场的积极

第一八八节 三州的内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