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愿往!”王匡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手下的河内名将方悦。
    方悦提刀催马上前,大喝道:“助纣为虐之徒,某乃河内方悦,先吃某一刀!”
    张绣冷哼一声,嘴角露出不屑的笑容。待到刀近额头,张绣爆喝一声:“留下命来!”手中的虎头金枪猝然上举,后先至……“当”的一声,观战众人均面露惊讶神色!
    只见一柄长刀飞上半空,方悦眼中满是惊诧。紧接着两马交错,张绣手舞金枪向后一扫……背对张绣的方悦只觉后颈微凉,随后便见枪头在自己脖间滑出……
    王匡望见方悦头颅紧随其长刀也飞上半空……一股血腥用上喉咙,握住缰绳的手开始抖。他不知道张绣厉害,以为是什么样的人物呢,没想到方悦竟然一招便身异处!
    张绣金枪指向前往,口中喊道:“儿郎们!随本将军杀退乱臣贼子!”士气高昂的一万骑兵齐声响应,追随张绣向王匡军阵杀去……
    手下大将惨死令王匡部曲士气大降,看到西凉骑兵杀气腾腾冲过来,纷纷转头逃跑……即便如此也跑不过骑兵。一仗下来死伤无数,幸好袁遗、孔融率兵赶到,才救下王匡一命。三方都折损不少人马。
    不久,后续的几路诸侯陆续到齐,众人决定休整一日再行挑战张绣。
    第二日,晴空万里,气温骤然回升,仿如初春降临大地。八路兵马在虎牢关外列好阵势。平行于虎牢关一字排开延展数里,数千红色大汉军旗在微风中伸展开来,构成一片红色海洋,猎猎之声凸现战场上的紧张气氛。
    各路兵马均是步兵居中,骑兵分列两侧。王匡、乔瑁、鲍信、袁遗、孔融、张杨、陶谦、张超八人各自立于本阵之前。由于王匡昨日损失颇大,为营造声势,让王匡和孔融合兵一处。
    董卓站在虎牢关上远远望去,只见八个大阵整齐的列于关前。虽然同样都打着大汉军旗,但是其中又杂有各自的独特旗号,各路诸侯部曲穿戴也不尽相同,甲胄样式各异。董卓仔细辨认着那些帅旗,当看到这些兵马时,董卓道:“跳梁小丑。”
    张绣已经在关前列好阵势,催马来到两军之间,高声喝道:“叛逆之臣还不速来送死!”
    看到张绣竟然率先叫阵,孔融身后一人提声大喝:“张绣小儿,还不快块下马受降!吾等或许可以留你一个全尸!”言罢拍马上前迎战张绣。
    见到二人各自催马,双方战鼓“隆隆隆”敲响,巨大鼓声震得大地随之颤抖,惊起周围树林中的大群飞鸟惊慌鸣叫着飞入天空……
    张绣面露冷笑不再答话,双腿一夹宝马,狂奔向前迎击此人,照着面门就是一枪。此人低估了张绣宝马的速度,见到张绣眨眼便到眼前,匆忙举枪旁磕……“当”的一声,虽然勉强架开,却也震得虎口麻心下微惊!
    见到此人挡下张绣的一戟,联军士兵同声叫好,擂鼓之声更响。二次回马,此人采取主动,将长枪舞动,枪尖呈梅花状隐隐有蓝光闪现。
    张绣不敢怠慢,知道这是枪法高超的表现。于是以攻对攻单手抡起虎头金枪刺向此人的左肋。
    虎头金枪长过此人手中长枪几分,此人见状急忙回枪磕挡,同时闪身避让。
    张绣一枪刺空。在两马交错之时,张绣眼明手快,突用枪尾砸向此人的后背。此人猝不及防被砸得口吐鲜血,震惊之余旋即拨马逃回本阵。
    这突然变故让联军的鼓声稍顿,而董卓军却是高声赞和,战鼓爆响。
    张绣怎能放过如此机会,催促胯下宝马奋起急追。张绣边追边喊道:“儿郎们,随我杀敌呀。”
    只见他右手紧握虎头金枪上下翻飞左右劈挑,胯下宝马亦与主人心意相通,四蹄不时抬起踏向倒地却尚未断气的敌兵。一人一马如入无人之境,直杀得敌兵血肉横飞、肢断臂落,所过之处堆满了残缺不全的尸体!他身后的西凉骑兵一个个如下山猛虎,径直冲进敌军阵中。
    众人看张绣武勇,军中无人能敌,只能下令撤军,退后三十里。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一百一十节 诸侯讨董(七))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