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陈珪举他当孝廉的请求,只愿作一个平凡的民间医生,以自己的医术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他乐于接近群众,足迹遍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深得群众的信仰和爱戴。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8226;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东方剑故意出言责备华佗道:“华翁此言差异,试问以你一人之力,终日不倦,又能救得了几人?再说华翁你医德高尚,遇贫苦之人不收诊费,可是治病总是要吃药的,吃药又总是要花钱的。以华翁之清贫,又能供得起几人之医药?请华翁你想想看,以你一人之力,能游走几个州郡?从东面走到西面,才南面走到北面,关西爆疫病你就去关西,关东爆疫病你就去到关东,你在的时候疫病还能得到控制,等你一走,疫病又再次爆,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就算你不免不休,日夜不停,又能医治多少人?如此的笨办法,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笨办法么,而且就像元浩刚才所说,华翁毕竟年岁已大,虽身体硬朗,但是身体是……”东方剑刚想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想不对,现在的人哪知道革命呀,要是让自己解释可又远了。东方剑连忙改口道:“身体是?身体是治病救人根呀。只要华翁愿意留下来帮我,你可以在我这里广收门徒,开宗立派,创立医学院,这样你教出了多少徒弟,就可增加多少双手来帮你事先治病救人的宏愿。而且不是剑夸口,剑的为人大伙也都是知道的。将来帮着您老施医舍药,自是不在话下。而且您在我这里也住了些日子了,与大伙的关系都很融洽,大伙都舍不得您,只要您留下来,我当然更不会慢待您老。何况您在我这里要是开设医学院,以您老的医术,医德,门徒众多,宗派兴盛自是不在话下,到那时您老著书立传,使医学院与太学院并重,不仅仅是扬名于当世,造福于当代,那可是功德无量,遗福后人,传千秋之美名,表万世之功绩。华翁,您可要三思呀。”
    华佗道:“确实以华佗一人之力难以拯救天下苍生,但是华佗既然选择了悬壶济世的营生,就不会辜负了所学的歧黄之术。”
    东方剑笑了笑道:“那到未必,本官有意在幽州为华大夫开设医官,华翁可以在馆中教习弟子,这些弟子学得华佗大夫精湛的医术之后,再出去游医天下,就能就更多的人,难道不比你一个人游医更能救济天下么?”
    此话合情合理,华佗也不希望自己的高明医术失传,不免有些心动。接着东方剑又道:“华翁再来幽州的路上可能也知道了,本官重视有一技之长的人,不论身份贵贱,只要有所长,能造福百姓国家的人,就会在史书上大大的记上一笔。”
    行医在当时是属于身份低微的人才会做的行当,社会地位不高。当医生的也希望自己能开设医馆,不用终日在乡间游医。至于名流青史和著书立说更是对他们有很大的诱惑,华佗微微心动,果不其然,华佗被东方剑这一番话感动的无以名状,一双老眼都流出泪来了。而且还被东方剑激起了滔天的斗志。双眼虽是流着泪,可是却精光乱冒。照的东方剑有点眼花。华佗挺了挺胸膛,斗志昂扬的对东方剑说道:“天下传言东方大人,仁义无双,心怀天下,善待百姓,大人能以造福百姓为心,实在是百姓的福气,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老朽愚昧呀,糊涂一世,今幸得使君点明,才是老朽豁然开悟。而且大人说的话也对,以华佗一人之力,救得了几个人?开设医馆,教习子弟,才能让更多的百姓获救,一人之力又如何比得过众人之力。”华佗向东方剑深深地施了一礼。
    东方剑扶起华佗道:“华翁有此心,真乃是幽州之福,天下之福,百姓之福呀。”
    其实东方剑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心里造就了开了花:没想到你华佗还是脱不了名利的束缚。
    不出三天,蓟县就开办了一间规模很大的医馆,这个医馆不但为当地百姓治病,还广收学徒,赠医施药,一时间士民大悦,东方剑在幽州的名声本来就好,再加上这次的瘟疫事件,东方剑等人始终在最危险的第一线,这让很多人很感动的,从此以后东方剑的名声是有口皆碑,天下闻名,声望和威信扶摇直上。
    不过,这家医馆先培养的是一批善于治疗外伤的外科医生,这批人在跟随华佗学医一段时间后就成为了随军出征的军医,也成为后来新帝国的第一批职业军医,此乃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