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宦官,外戚的危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效的这两种势力也还可以处于皇帝的控制之下。但长期使用的结果就必然造成封建王朝自身的破坏甚至皇帝本人也成为傀儡并身受其害。这是一种历史的意志。只要存在绝对皇权的调节作用那么不管皇帝多么英明、多么警觉宦官或外戚专权总是要出现的。

    宦官为害最烈的要算明代。可是明初对宦官干政防范也最严。朱元璋鉴于历史教训曾经制定了严禁后妃、宦官干政的法规以绝后患。洪武5年在宫中悬挂刻有训戒后妃条例的红牌明文禁止后妃问政洪武17年又颁布了“祖训”在宫内置高三尺的铁碑上铸有“内目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并规定宦官不得任文武官请官也不得与宦官有文件往来宦官官位不能过四品并不准其读书识字。朱元璋在制度上堵绝外戚和宦官干政可以说是费尽心机了。但后果又如何呢?由于无限君权和皇帝有限调节能力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解决的这就使得宦官和外戚二者之中总有一个成为皇权延伸的借用力量。明代外戚干政的禁令做得比较好但皇帝不用外戚就只能用宦官。宦官干政就必然越来越猖撅。

    朱元璋死后不久这些祖训禁令对子孙就没有什么约束力了。明成祖因夺取皇位得力于以宦官充当耳目对宦官便“久乃称肺腑矣”。英宗是太监王振一手抱大的皇帝成*人后便很自然地要依靠王振处理朝政。永乐以后宦官的地位也起了变化。他们由受吏部领导变为监视吏部掌升选差遣之权了。宪宗时增设新的特务机构“两厂”一事很可以说明皇权放大与宦官干政的内在联系。当时已有特务机构东厂、锦农卫了。但宪宗仍疑心重重怀疑身边的人和外间有勾结便另设西厂专门刺探外臣与民间活动委心腹大众监汪直任头目闹到天下知有两厂而不知有朝廷只怕特务头子没直而不知有天子的地步。东、西厂之间也有矛盾。皇帝大可利用这些矛盾监察控制官僚机构。宦官势力趁势展。到明代末年一体化调节能力完全丧失最后土崩瓦解了。

    综上所诉只要有皇帝就会有宦官只要有宦官就算有一两个好皇帝最终宦官也会干政加王朝的**和破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