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政权合作。这样以设立中正官专门执掌品第人物以备仕进参考的方式代表“国家利益”的政权便对地方名士取得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另一方面地方名士的清议也便合法化从而为其展势力创造了条件。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便是黄巾起义之后人士流移政府选举无法考查乡里的批评故政府专设一官以司其职。这一点为当时人说法在我看来未必如此。因为中正官最初也是须以乡里评议为基础的。
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始于曹操且已成一制度。如《后汉书·刘表传》:“及曹操到襄阳(刘)琮举州请降……乃释(韩)嵩之囚以其名重甚加礼待。使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而鲁肃的一段话更能佐证。《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牍车从吏卒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但中正之名在史籍中是在曹丕任魏王之后出现的。《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魏初之中正官州为州都郡国为中正。如《太平御览》卷265引《傅子》:“魏司空陈群始立九品之制郡置中正评次人才之高下各为辈目州置都而总其议”;又引应琚《新论》曰:“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州闾与郡县希足束如马齿生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又引《吴志》:“习温为荆州大公平大公平即州都也。”如果说上面关于郡中正的论述还有点空泛的话那么下面便是魏初正始前王嘉、时苗任郡中正的记载。《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注引《魏略》以吉茂、
曹操对抗氏族的手段九品中正制-->>(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