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曹操对抗氏族的手段九品中正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无奈三国无弹窗 九品中正制是沿袭了东汉乡里评议的传统在战乱时期人士流移的条件下展而来的也是适应曹魏初期政治的特点而产生的。

    东汉时孝廉察举是地方士人进入仕途的一条重要方式其依据是乡里评议。汉代已有以九品之法区分人物优劣。如《史记·李将军传》李广从弟李蔡“为人在下中出广下甚远”。司马贞注:“以九品而论在下之中当第八”。又《后汉书》卷九八《许劭传》:“少峻名节好人伦……故天下之拔士者咸称许郭……初劭与靖(从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檄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乡里评议掌握在清议名士手中他们甚至干预政府用人互相交结。这些名士又往往是地方大族或受大族支配的人他们交结在一起任意臧否政治(人物)形成一股浮华之风。

    东汉末年代表中央政权的曹操有不少压制豪族名门浮华风气的举动。曹操并非名门其祖父是与名士对立的宦官集团中的一员。不少名士很瞧不起曹操与曹操政权对抗。因此曹操必须压抑以清议名士为代表的地方豪族势力破坏朋党交游便是其一举措。如2o5年曹操平袁绍之后布了一道命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闻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足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吾欲整齐风俗四者不除吾以为羞。”(《三国志·魏志》卷1又《意林》卷五引魏文帝《典论》)

    但在战乱时期曹氏政权还须依靠地方名士因为他们在乡里有较高的声望完全废除乡里评议是不可能的。曹氏政权所能做到的只是把清议纳入政权轨道使名士

曹操对抗氏族的手段九品中正制-->>(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