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张国忠回答。
“又不光是你们粮食多,哪一个县粮食都多!你换机器,人家不要你的粮食呀!”主席说。
“我们拿山药造酒精。”县长李江生说。
“那就是每个县都造酒精!哪里用得了那么多酒精啊!”主席呵呵笑着,左右环顾地看看大家。大家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我们只是光在考虑怎么多打粮食!”张国忠也跟着笑。
“也要考虑怎么吃粮食哩!”主席说。
很多人都在私下里互相小声说道:“看问题看得多远。看得多周到啊!”
“其实粮食多了还是好!”主席又笑道,“多了,国家不要,谁也不要,农业社员们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
大家又都跟着笑。
“粮食多了,每人每年可吃六七百斤,土地实行轮作。可考虑让农民一天干半天活,另外半天搞文化,学科学,闹文化娱乐,办大学、中学。”主席笑呵呵地说。
大家都乐了,说:“还是主席想得周到。”
主席高兴地说:“现在看来,搞十几亿人口也不要紧,把地球上的人统统集中到中国来,粮食也够用!将来我们要搞地球委员会,搞地球统一计划,哪里缺粮,我们就送给他。”大家听了都笑。
主席又说:“我看你们可以在小社并大社的基础上搞人民公社。是不是一乡一社,是不是搞万人公社?在平原地区八千人搞一个公社不要紧。社里工农商学兵都有。人民公社就是的基层组织,是的雏形,你们徐水可以搞搞试点。”
张国忠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说:“我们马上就成立人民公社,搞试点。请主席放心!”
主席笑了,说:“好!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这时候,阳光灿烂,四外一片安静。来了的消息早己传遍了全村,人们是多么想着跑来看看啊!可是,不少的人活儿正紧,都丢不开手。于是,差不多走遍了全村,去看大家。
先去了粮食加工厂。那里一台锅驼机带动钢磨在磨大麦面。同管钢磨的郑德祥谈了一阵话,问了问生产情况。后来,看到机器旁边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小青年,身上油渍斑斑,可都高兴得有点儿慌乱地直盯着他。主席忙问他们:“你两个是开机器的吗?”
他们问答说,是的。问清了女青年叫田金花,十八岁,男青年叫郑德生,十五岁;就连忙夸赞他们道:“了不起呀!这么小就会开机器呀!”
两个小青年更加高兴得手足无措。看他们的神态,是多久想跟握握手啊!可是,他们满手油污,又赶紧把手缩回去了。
笑嘻嘻地招着手,离开了他俩。又去跟筛面的四个妇女说话。这都是壮老年妇女。她们披着满身白雾,热切地笑着同主席握手。有个叫郑秀芳的一把抓住主席的胳膊说:”!你老人家身子结实吧!”笑道:“我很好,你们都好吧!”几个妇女都激动得哆嗦者嘴唇说:“我们好,!……”
走到了街上。附近做活的人都一伙伙地张着笑脸,使劲儿盯着毛丰席,高呼着:“万岁!万岁!”
毛丰席就一边走,一边招着手,向大家点着头,有时还停下来跟大家握手。然后,毛丰席看了农业社的供销部,看了社里的医院和正在扎针的医生与病人,又看了猪场,看了缝纫工厂;并跟那几个地方的社员谈了话。在缝纫工厂,坐了一会儿,又站起来说:“你们做活吧!”并且摸了摸缝纫机上的布料,看着女社员做了会活儿。啊!那个叫张爱芝的熟练缝纫工,怎么拿着线好半天还穿不进针眼!亲切地笑着,直看到张爱芝穿上了针,做上了活儿,这才挥着手跟她们告别。
一队身系白围裙,头戴白布罩的社员,站得整整齐齐地在街里欢迎。这是一个食堂的炊事员。他们大多是妇女。他们又鼓掌,又欢呼。跟他们打过招呼,在社干部的带领下,先去看了幼儿园。几十个小朋友都很干净,背心和短裤都是新的。他们鼓掌欢迎,喊着万岁;站在最前面的女孩崔小玉又领着大家唱歌,唱了一个“歌唱总路线”,又唱了一个“一条小手绢”。摸摸这个女孩,又摸摸那个男孩,一直笑呵呵地听他们唱完歌子,还跟保育员阎凤贞去看了看小孩们的宿舍。这里是“全托”,小孩黑夜白天都不回家;小孩的花销也不用家长负担,而由社里统一供给。
在小孩们住的隔壁那个院里,住着的也是由社里统一给养的已经失掉了劳力的老人们。那是社里的“幸福院”;也去那里看了看。那里炕头上坐着的几个老大娘,都对着高兴地喊着口号;地下站着的八十多岁的老汉田老举,一劲儿抖着白胡子对说:“咱们这真是享福了啦!有了毛主底,咱们可享了福啦!享了幸福啦!”
笑着同老人们握手告
《碧爷爷故事集》第三卷45、主席视察徐水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