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证实,不可以说已经最后完成了。”
这时的主席,已经不是建国初期礼贤下士的主席,他已经登上了神坛的个台阶,成了凌驾于党中央之上的家长了。他的话就是“圣旨”,没有人敢不听。“上有好,下必甚焉”,经主席这么一再地鼓动,众大员的头脑也就越来越热,提出的计划指标也就越修改越高。
赶英国的时间,原来是15年;到成都会议,就内定为1年的钢产量和粮食产量,南宁会议和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是624、8万吨和392o亿斤;仅过了一个多月,在成都会议上决定第二本账指标为7oo万吨和4316亿斤。基建投资也由145、7亿元上升到175亿元。
农业展纲要四十条完成的时间,原来是12年;《工作方法六十条》规定的时间缩短到5至8年;在成都会议上,许多省提出用5年或稍多点时间。河南省的计划更加惊人:全省要在1958年麦收前实现水利化;1958年一年内实现《农业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亩产指标,全省消灭“四害”、扫除文盲;安徽把完成《农业展纲要》的时间缩短到3年到5年;一向缺粮的工业大省辽宁提出:当年实现粮食、猪肉、蔬菜“三自给”。
4月1日至9日,主席在武汉召集华东和中南地区省委书记会议。各省书记在汇报时,都讲了大跃进的新形势,纷纷拿出更高的指标,相互攀比,都不甘落后。河南竟提出1年内实现绿化。
主席在会上插话说:“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老是稳、慢就会出大祸,快一点就会好些。对‘稳妥派’的办法就是到了一定时候提出新的口号,使他们无法稳。‘冒进’是‘稳妥派’反对跃进的口号,我们要用跃进代替冒进,使他们不好反对。”“有些人可能是‘观潮派’、‘秋后算账派’,如果今年得不到丰收,还会有人出来说‘我早就有先见之明,还是我的对’。到那时又要刮台风的。党内中间偏右的人是‘观潮派’,他们是‘楼观沧海月,门对浙江潮’。”
主席讲话说:“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形势究竟怎样?我看,两条道路斗争,恐怕还有几个回合,还有一个长期的反复,必须估计到。……世界大战,大灾荒,右派可能作乱。”
主席时刻担心有人反对他的大跃进,一直念念不忘阶级斗争。
武汉会议9日结束。主席12日乘专机到长沙,13日飞广州。他要在那里集中精力抓八大二次会议的准备工作。这时,农村大跃进方兴未艾,并大社的运动已经在全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