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准“大肚皮”工商业家,把子弹朝他们打来,像农村分田地一样,要分工厂、汽车、洋房、机器;或向他们提出过高的工资要求;或强令资本家不准辞退工人;或在报纸上只说资本家的坏,不说他们的好;干部、工人不敢接触资本家,否则就是立场不稳。总之,只强调斗争的一面;不强调联合和利用,以利于展生产的一面。这是一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行为。他在给东北局的一个电报中指出:“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实际工作中的‘左’倾冒险主义和错误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
3、他强调,私营工商业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的展,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所允许的。他说,因为我们国家“生产不达”,不是工厂太多,而是太少,“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下,在劳资两利的条件下,还让资本家存在和展几十年,这样做,对工人阶级的好处多,坏处少”。对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要加以保护和允许其展,对危害国计民生的投机、垄断行为一定要制止,要把商业投机资本引向生产型的工业企业。
4、他设想,经过一段新民主主义时期,工业逐步展起来了,就“非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可”。关于过渡的方式,他多次讲过,中国可以不采取苏联、东欧推翻资产阶级的流血方式,而采取民族资本家“与我们一起走入社会主义”的方式。他在同宋棐卿、朱继圣、周叔弢等人谈话时表示,希望他们多办工厂,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以至八个、十六个,办得越多,贡献越大,将来大势所趋,把工厂交给国家。国家不是没收,而是给以代价,还可以给高薪,请资本家继续办厂。这时,少奇同志已想到了“和平赎买”的办法。
少奇同志天津讲话的基本精神是符合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的,是力图贯彻**的思想的。他的本意,是要稳住民族资产阶级,保护和展民族工商业,迅恢复和展生产,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这在当时是正确的。他讲话之后,大家感到讲得好,对如何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当时,华北局曾派人到各地择要进行了传达,6月份还起草了一份给太原、石家庄、张家口、唐山等市委的电报指示,要求“普遍宣传少奇同志在天津所讲解的各个问题”(**同意了的),“必须实行**所指出的‘四面八方’的路线”,避免重犯过去在土改中侵犯私营工商业的错误。
少奇同志的讲话,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时,为了正确处理好公私、劳资关系,中央出了专门指示,天津、北平、上海以及各大中城市都纷纷制定了条例、暂行办法等。天津各公、私企业在7、8、9三个月组织传达、学习和讨论,普遍提高了认识,端正了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资本家中存在的各种疑虑逐渐解除了,提高了恢复和展生产的积极性。7月4日的《人民日报》报道说:
“**同志在津召集资本家谈话,透辟地阐明了中国**和人民政府关于展生产的政策以后,使资本家更明确地认识劳资关系,消除或减少了疑虑,提高了经营情绪。同时,职工会也对工人进行了较深入的教育,提高了工人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使他们认识到目前只有在劳资两利的方针下,积极展生产,才能更好地改善生活。由于劳资双方明确了劳资两利的方针,并经人民政府和职工会合理地解决了劳资间的一些具体问题,劳资纠纷显著减少,如在旧历五月节,即很少生劳资纠纷事件。这对恢复与展生产起了推进作用。”
客观地说,少奇同志的天津讲话,也有个别言词不妥当的地方。比如讲“剥削有功”、“剥削越多越好”,就不妥当。当时,我把少奇同志在天津的讲话向**作了汇报。**对他的讲话总的是肯定的,认为讲得好,只是觉得“剥削越多越好”的话不一定这么讲。我认为,少奇同志讲这个话的本意,是要向工人、资本家说明,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历史条件下,剥削是难以避免的。雇佣关系愈展,可以使更多的工人得到就业,更多的产品被生产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展雇佣劳动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68、革命前辈薄一波谈刘少奇(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