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61、邓子恢倡导农业生产责任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碧爷爷故事集无弹窗 接二连三的批判右倾机会主义,人为地促成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1o月,全国多数省市区实现了高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至此,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宣告提前完成。如果从1953年算起,仅仅以4年时间走完了原定15年(3个5年计划)的历史进程。

    由于过急过快过粗,大多数高级社是一片混乱:管理经营混乱,干部强迫命令,社员闹退社,留在社里的社员也是不关心集体,劳动消极怠工……。

    当时有顺口溜说:“上工慢腾腾,干活瞎糊弄,收工一窝蜂”;有打油诗云:“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有的合作社,船漂出三十多里没人管,耕牛出去三十多里没人找。

    1956年秋全国农村就基本实现了合作化,社会主义到来了。但是,农村并没有“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生产力却受到了破坏:1956年棉花比1955年减产一百四十七万担,猪减少了三百五十万头,大牲口减少一百多万头。此时,只有集体生产才是社会主义,农民(现在是社员了)个人从事副业便是资本主义,应加以限制或禁止的观点开始流行。结果是灾难性的:譬如福建省1956年猪比1955年减少2o%,砖瓦减少27%,鸡、鸭、蛋也大量减少,而茶叶生产竟不及战前(三十年代)的一半。黑龙江省委当年七月向中央报告,全省农村的副业生产下降了一半。其他各省大致也是如此。

    著名作家赵树理当时在山西省长治地区的一个县里挂职任县委书记,眼见中国农村一进入“社会主义”就出现了恶劣的后果,就在1956年8月间给上级**长治地区委员会负责人写了一封信,讲到:“试想高级化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反而使多数人缺粮、缺草、缺钱、缺煤,烂了粮,荒了地,如何能使群众热爱社会主义呢?劳动比起前几年来紧张得多,生活比前几年困难得多,如何能使群众感到生产的兴趣呢?”

    中国农村这位母亲,从1951年开始就有了身孕(互助组),这个受精卵将育到初级社,再育到高级社,高级社的预产期从1953年算起是15年,即1968年是他的诞辰。可是性急的不断地揉搓她的肚皮,给她吃“催产药”,特别是在1955年下半年,连续给她服下了“四种猛烈的催产药剂”(三个会议一部书),高级社就早产了12年。

    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一直在劝说、阻拦甚至顶撞,要他不要性急,同时不断地给这位母亲吃“解药”。结果触怒了,戴上了“小脚女人”、“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被整得鼻青脸肿、声名狼藉。

    把这个百病缠身的“早产儿”丢给邓子恢,又去工业战线批判右倾、催促“大跃进”了。邓子恢毫无怨言、忍辱负重,领导他的农村工作部精心医治这个“早产儿”――高级社。党中央根据他的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61、邓子恢倡导农业生产责任制-->>(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