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57、从小说《山乡巨变》看合作化运动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碧爷爷故事集无弹窗 三、个别贫农在入社问题上的痛苦选择并非所有的贫农都积极要求入社,小说中的老贫农陈先晋在入社问题上,就有过一番反复,经历了从一开始对合作社有抵触情绪、不愿入社到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入社的痛苦过程。

    陈先晋是一位年纪五十多岁、十分勤劳的农民。他十二岁起就下力作田,四十年来,年年一样。土改时,陈先晋一家分进了五亩水田,这是他有生以来最高兴的一件事。领回土地证的那天,他一个通霄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早,挑了一担丁块柴上街卖了,买回一张像,毕恭毕敬地贴在神龛子右边的墙上。在陈先晋看来,靠这五亩水田,加上他原有的一亩山土,就有了“财的起本了”。其实,对于每个农民来说,又有谁不想财呢?

    陈先晋在解放前没有一点水田,仅有一亩山土,是个真正的贫农。就是那一亩山土,也实在来得不易,是他父亲同他一起吃土茯苓,半饥半饱开出来的。一听说要办社,他好几天都想不通。他认为,自古以来,作田的都是各干各,什么互助合作,都是乱弹琴。他之所以不赞成办社,用李月辉的话说:“他是怕社搞不好,又舍不得那几块土。”这时,合作化运动的声势很大,他预感到很难单干下去了,于是他想,田是分来的,一定要入社,也没有办法。可是,土是自己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政府还了土地所有证,为什么也要归公呢?他有些想不明白。

    此时的陈先晋正处于上升时期,孩子都长大了,大儿子大春、二儿子孟春都是好劳力,女儿雪春也成年能参加劳动了,自然觉得单干比合作社好。可是,家里大春是党员,用小说中的话说“左得吓人”,当然是拥护合作化的积极分子。大春在劝他父亲入社时说,“你一个贫农,入了社,会吃什么亏?**是维护贫农的”,陈先晋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不同意,但也没有提出反驳。他原本打算依靠孟春和女婿詹继鸣单干,但没想到孟春、雪春和詹继鸣都不赞成单干。詹继鸣还针对他担心入社吃亏的心理,劝他说:“公社有章程,公众马,公众骑,订出的规则,大家遵守,都不会吃亏。”陈先晋听了他们的一番话,态度有些松动了,表态说:“都说(社)入得,就先进去看看吧。”话虽如此,但他仍觉得稻田可以入社,山土最好能够留下。但即便是这样,这当中他还是出现了动摇。后来还是他老婆的一番话,对他的触动很大。他老婆说,单干也没有什么出息,单干了四十多年,也没有过财,入了社,说不定还可以财呢?陈先晋想到自己多年来一心想财,年年请财神,但年年还是衣仅沾身,食才糊口,有几回,还差点把那一亩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土也卖了,觉得单干也就那么回事。思前想后,终于下定了入社的决心。

    从陈先晋身上可以看出,即使是一向被视为农村各项运动基本依靠力量的贫农,也并非人人一开始都是拥护合作化的。亭面糊和陈先晋解放前都穷,也都是做梦都想财,当然财神始终没有光顾过他们。土地改革后,他们都分到了原属于地主的田土,生产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本来他们两人条件大致相同,但是,土改后的亭面糊人多劳少,家庭负担过重,虽然住进了地主家的大瓦房,但生活仍不怎么好,有时还不得不吃红花菜。陈先晋情况就不一样了,孩子们都大了,又没有小孩子读书的负担,除了他老婆,一家人都是好劳力。土改后,他有水田,有山土,加之自己又勤劳,做了多年的财梦眼看就要变成现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57、从小说《山乡巨变》看合作化运动中-->>(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