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 26、毛泽东一批邓子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民不必出租土地了,一、二百户的大合作社带几户鳏寡孤独,问题就解决了。小合作社是否也能带一点,应加研究。互助组也要帮助鳏寡孤独。合作社……能搞大的就应当搞大的,不要看见大的就不高兴。一、二百户的社算大的了,甚至可以是三、四百户。……”

    “确保私有财产”和“四大自由”(指允许农民租佃、雇工、借贷、经商),是《共同纲领》、《土地改革法》所规定的,这对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主席却把它们看成是产生富农、造成农村两极分化的祸根。他主张办大社,社的规模越大越好。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救济鳏寡孤独,把贫富拉平。最耐人寻味的是,他强调是“保护”而不是“确保”,这是否是他一贯的强词夺理的作风呢?

    主席说:“老区应当多展一些。有些新区可能比有些老区展得快。……要打破新区一定慢的观念。”

    ……

    他主张展合作社要快。

    主席说:“展合作社,也要做到数多、质高、成本低。所谓成本低,就是不出废品。……最后的结果是多产粮食、棉花、甘蔗、蔬菜等等。……”

    办社好坏的标准是增产,这一点很正确。遗憾的是,后来就没人重视了。

    主席说:“大城市蔬菜的供求,现在有极大的矛盾。

    粮食、棉花的供求也有极大的矛盾。肉类、油脂不久也会出现极大的矛盾。需求大大增加,供应不上。

    从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出,就要解决所有制与生产力的矛盾问题。是个体所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是资本主义所有制,还是社会主义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个体所有制必须过渡到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合作社有低的,土地入股;有高的,土地归公,归合作社之公。

    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生产力展了,才能解决供求的矛盾。”

    主席为什么要重点搞合作社,而且要又多又快,办大的?原来是要解决供求矛盾。他认为:只有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才能展生产力,最终解决供求矛盾。在他看来,生产关系不受生产力的制约,可以想怎么变就怎么变,就像魔术师手中的道具一样,这么一变,奇迹就会生:生产力飞展,财富滚滚而来。这个理论误区,就是导致他大搞“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的深层原因之一。

    在闭会的前一天,11月4日,主席再次找陈伯达、廖鲁言谈话,重点批评邓子恢。

    主席说:“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是既需要,又可能,潜在力很大。如果不去掘,那就是稳步而不前进。脚本来是走路的,老是站着不动就错了。……纠正‘急躁冒进’,总是一股风吧,吹下去了,也吹倒了一些不应当吹倒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倒错了的,应当查出来讲清楚,承认是错误。”

    批评邓子恢纠正“急躁冒进”纠错了,是“稳步而不前进”,有脚不走路。

    主席说:要搞社会主义。“确保私有”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 26、毛泽东一批邓子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