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 16、邓子恢讲演农村政策(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须采取稳步前进方针的理由:第一个理由,今天搞互助合作与战争动员不同。战争勤务动员任务,非限期完成不可,不这样不行,一切服从战争。搞互助合作是改造经济的斗争,不能也不需要用这种战争动员的办法。

    搞互助合作和搞土改也不同。土改是农民和地主的关系问题,是阶级斗争。互助合作是克服小农经济之自的资本主义趋势的斗争,是对农民的教育问题。互助组合作社的内部关系也是农民内部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主要是贫雇农和中农的关系问题,贫雇农在互助合作中要揩中农的油,中农却要牲口、农具多分红,多占便宜。这不是对敌斗争,不是农民和地主的关系,所以互助合作运动绝不能采取阶级斗争的方式。今天有些地方强迫命令,用威胁、限制、戴大帽子等办法强迫农民入组入杜,这是完全错误的。必须采取教育说服的方式,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来对待互助合作运动。说不服怎么办?那就等待他的觉悟,一定要自觉自愿,照顾双方。

    第二个理由,互助合作必须根据需要与可能的条件去建立。

    1、一切为了增加生产,根据生产的需要。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一再指出这一问题,由临时互助组到常年互助组到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必须根据生产的需要。农民在土改后由于牲口农具不足,或者劳动力不足,要求互助,你帮我,我帮你,解决牲口、农具、劳力问题。等到这些问题解决了,就进一步要求再展,再增产,就不仅要求季节互助,而且要求全年互助,不仅要求搞农业互助,而且要求搞副业互助,多搞点钱。生产要求提高了,组织形式就改变了,就自然进到常年互助。常年互助办好了,就自然要求更提高一步,要求劳动分工、土地合营,搞合作社。互助合作运动必须根据生产的需要,逐步前进,绝不能单纯凭主观要求,否则就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2、必须根据群众的觉悟,用群众的切身体验教育群众。这是群众运动的基本规律。要群众起来,不仅是靠我们宣传教育,还要靠大多数群众自己的切身体验。当然宣传教育是起一定作用的,但不能完全靠宣传教育解决问题。群众经验过了,不仅听到而且看到,而且自己做了,确实有好处了,相信了,就会来了。我们搞互助合作,由低到高,都要根据群众的切身体验,不能只照我们的理想。

    3、根据干部的领导能力。合作社不能一下子展那么多、那么大,没有这许多干部。管理几百户几十户的农业生产,并不比管理几百人的工厂容易。现在我们有些合作社把区级干部、县级干部拖死了,干部一走合作社的问题就不能解决。办合作社,要看干部条件,要看干部的能力。干部没有这样多,干部能力弱,不能胜任就办不好,这是很自然的,不能从主观要求出。

    第三个理由,我们的前途是集体化,但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我们要从现在的小私有小生产者的现状出。现在是个体农民占优势,互助组的组员、合作社的社员也还是小私有者,小私有者有保守性,不能不照顾,如果急躁冒进,那就不仅单干农民不加入互助合作,而且还会影响互助组合作社的巩固。参加互助合作是为了多生产、多收入。组员社员都是小私有者,如果加入以后,生产不好,或者生产多分的少,他们就不来,就是打耳光也不来,耳光打了思想是打不丢的。虽然经过了土改,土改时农民是拥护**的,因为他们从**手中得到了土地。但土改后,互助合作搞不好,对他们不利,他们怕吃亏,当然就不来了。这不能怪他们。

    今天的互助合作,对于农民小私有者,一方面要改造他们,一方面又要适应他们,适应就是为了便于改造,过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 16、邓子恢讲演农村政策(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