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
序卦传
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
杂卦传
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
八卦结构折叠
在《乾坤谱》中,周易八卦的立体结构如图:
乾:x=1,y=1,z=1
巽:x=1。y=1,z=0
离:x=1,y=0。z=1
兑: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思想原理折叠
在《简易道德经》里。周是周到圆满,易是运动变化无不果的意思。太昊伏羲创作简易图时。把简易符(即现在八卦图的阴阳符)排列成一个圆形即一周的形式,阐明了周和易是简的主要组成部分。周易的周字并非周朝的沿用,而是周朝或周姓沿用了《简易
道德经》里的这个完美的“周”字。无疑周易的周字,替代了简易的简字。大自然万物的变化,是易的根本现象。恒之无休而无不果,说明了易,就是物的变化而成事,物每一点变化都有一定的结果,这就是易象。“简之周”和“周之易”说明了周是简的,易是周的。以父子的排列方式,就是成了:“简周易”。“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说明了“简易图”是判断推理的一种测探工具。
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认为:《易传》是孔子定制的宇宙模型(“易与天地准”)。它以乾坤运动来描摹宇宙运行的节律,进而揭示了宇宙开合启闭的运行机制(“乾坤,易之门野”,“易之不见,乾坤或几乎息矣”)。还指出: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八卦、六十四卦衍生原理是:八索(男三索、女三索,乾索坤,坤索乾)、八进制的阳四宫、阴四宫组合叫画卦;二进制叫衍(演)卦。
除此之外,《童子问易》还掀起了《易经》的盖头,用专家的话说是“真知灼见层出不穷”。比如:
1.发现了舜帝“重卦”,并创立了“五圣同揆说”、“易宗说”。圣人所“揆”不是如王夫之笼统所言的“天人之理”,而是“阴阳、三才观。
520 五经 4-->>(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