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所有阻卜牧民移民至东瀛,如果接受归顺,明国发行的债券如何承兑?再加上前两年,云扬在西域、河西之地与来犯的阻卜军数次交战,麾下将士皆有伤亡,正无处寻保仇的机会,哪会如此轻易应允阻卜的归顺请求。
丁思觐则说法有些不同,他无论从官职还是履历都无法与云扬、百里义比肩,但他现在一样是新军第三军的统帅。
他本就期待这次北伐能建立卓越功勋,以奠定自己在明**队中的地位,哪想刚到阻卜大王府,就听到阻卜要归顺,如此一来,这战功就与他无一毛钱关系了,丁思觐自然不肯同意阻卜军归顺,他一力反对,坚持要彻底歼灭阻卜军。
这归顺与一般意义上的投降不同,国家归顺,即是臣服于对方,但依旧由自己治理,最多不过是每年岁贡,还有就是礼节上的一些事。
甚至明国为了安抚,还得出点血给其一些奖赏、援助。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百里无忌肯定不会干,百里义自然也知道百里无忌不会干。
三路大军两路统帅反对,百里义自己也觉得胡人善变,投降之事不靠谱。
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三人一合计,便决定拒绝阻卜归顺的请求,下了最后通牒,三日之内,若阻卜全军不弃械投降,听候处置,明军将发起总攻。
莫库斯得到回应之后,便感觉到这次明军的来意与前朝不同,这支明军那是要斩尽杀绝阻卜各族啊。
莫库斯与各部族首领一合计,打算不管如何先打上一仗,所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被人欺负到了家门口,不打上一架,总是不太合适。
莫库斯却不知道,如果他立即率军西撤,说不定还能赶在斡朗改、辖戛斯联军之前穿过薛灵哥河的末端向西逃逸,但如果真要打上一仗,恐怕就再无去不了阿尔泰山了。
三日后,经过整肃的阻卜二十万骑兵大军列阵于大王府外十里处,静候明军攻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