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六章 陶成章见闻(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除了教育,他还发现本地人的精神风貌也与别处不同,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多,走路更轻快,而且对李志高十分敬佩与尊崇。可以这么说,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你要是说李志高的好话,立刻就能跟你高兴的攀谈起来,但你要是说李志高的坏话,对方立刻就会翻脸,甚至迅速就去找警察报告。

    尹锐志告诉陶成章,这是因为李志高自从断了上缴清政斧钱粮后,也取消了很多苛捐杂税,加上城内的黑社会势力也被警察强行扫荡,还有精品百货等高端产品的带动,所以商业繁荣,百业兴旺,这里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因此都十分感激给他们带来这一切的李志高,李志高在这里,简直就是万家生佛,谁也不准别人说他一句坏话。

    尹锐志还说了一件事,那就是不久前,有一个外地过来考太平学府,却没有考上的落榜年轻人,因为在一饭馆吃饭的时候,发牢搔说了李志高几句埋怨,被饭馆的其他人听到了,立刻二话不说就过去群殴,把那年轻人生生给打去了半条命,在圣爱堂医院养了一个多月才好,就这样,还是遭受周围人的白眼,后来受不了别人的目光,干脆离开了这里。

    还有就是,以前曾经有个来这边精品百货进货的洋人,因为嫌弃价格太贵,在精品百货的门口抱怨了李志高几句,从此以后这个洋人在太平府就寸步难行,不但买不到货,甚至也买不到吃食,连住宿也不行,也就是说,知道这个消息的人谁都不给他提供服务,他最后只能狼狈的步行出城。

    听到这,陶成章立刻就明白了,李志高已经把这里的民心牢牢把握住,别人恐怕是再也无法插进来了。

    当然,陶成章听的毕竟很片面,尹锐志也是听别人说的,也不知道在尹锐志说这两个例子的时候,旁边的周正斌也嘴角一笑,实际上这些事儿都有他们安全局的影子跟作用。

    诚然,李志高的确做了很多惠民举措,大多数老百姓也的确很念他的好,但要说所有人都一致念他的好,那也是不可能的。

    为此,看过不少李志高给的情报资料的周正斌,就在各行各业发展了大量编外情报人员,每个月给他们发五毛钱,简称五毛众。他们的作用,除了暗中监视可疑人员外,也要引导舆论。

    比如说,五毛众们有事儿没事儿就说李志高的好,说李志高的一些好举措以及会付出多少,甚至到处找对比,比如比过去,比周围,总之是引导周围的人,让他们也跟着念李志高的好,记住是因为有李志高,才能让他们过上好曰子,并且这些事儿要不断的做,重复的做。

    比如那次饭馆里的抱怨年轻人,最先过去打人的,就是饭馆一个伙计,而那个伙计就是他发展的情报人员之一,其他人跟着打的,更多是凑热闹居多。

    还有那个洋人在百货门口抱怨的事儿,也是通过那些无处不在的五毛众,迅速把这事儿给传播开去,因此那个洋人才在这里寸步难行。

    总之,正是因为有五毛众的存在,太平府城内的基层情况以及舆论导向,才能如此的一边倒,因此这实际上是人为,李志高的惠民政策以及权威,只是五毛众引导舆论的一种基础罢了。

    除了教育,陶成章还考察了这里的民生等措施,也是越考察越吃惊。

    最让陶成章感到意外的是,这里有一个叫粮食局的机构,是专门平抑粮价的所在,目的就是让粮价保持一个合适的价格,既要让农民不吃亏,也要让市民买粮不贵。

    简单说,粮食局其实就是一个官办的粮商,平时会储备粮食,也向外卖粮食,不管市面上的粮食价格是上涨还是下降,他都会按照原来的价格卖粮食,就算有波动,上下波动也不会超过两毛。

    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粮食局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可以对粮价进行调节,而且还有警察等暴力机关做后盾,本身就是官府的一个职能机构。其他粮商如果不跟进粮食局的价格,囤积居奇的话,就会被警察强行封掉铺子!而如果跟进粮食局的价格,那么粮商还是有一定利润的,而且一旦粮食价格下降,他们有亏损的话,粮商的亏损也是粮食局来承担。

    不过,为了防止外来粮商恶意购粮,因此城内实行的是身份证以及粮票制度。

    也就是说,所有太平府城内的人,都要去办理身份证跟户口本,卖粮食的时候,会根据身份证以及户口本上的内容,按照人口数发给一定的粮票,然后

第八十六章 陶成章见闻(4)-->>(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