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步兵炮,56式85毫米炮外加59-1式130毫米炮,火力配置方面应该没问题了,只要后勤跟上,在这个时代可以横着走。
不过目前李志高的主力没有这么多,满打满算只有八千兵,因此只能征召部分新兵加入主力部队,以扩大到一万两千人的主力师。
也就是说,经过整编,李志高手下应该有一个有一万两千人的主力摩托化师,外加一个一万八千人的一级动员兵后备师。其中后备师有三分之一的士兵是女兵,并且后备师在重火力方面暂时只在团一级配备自产的92步兵炮以及90毫米迫击炮,自产的布伦机枪也只在营一级才配备,因此属于轻步兵师,这种轻装步兵师,全部都会使用自己生产的武器,且没有汽车,只会配备一些挽马,搞一个挽马师。
除了这些普通部队,李志高还扩大了党卫队部队,特别建立了一个营的党卫军,里面全部是十八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年轻人,全部加入预备役党员,这个党卫军的职能,就是起到武警部队跟宪兵队的作用,用来维持好地方的治安以及军队的治安,当然战争时期也可以视情况投入战斗,但因为普遍装备冲锋枪,到时候会主要进行巷战。
至于特种部队,暂时不做调整,还是老样子。
可想而知,这种大规模的整编过程相当繁琐,武器装备以及招募新兵都好说,可以慢慢来,但基层干部的培养方面,就相当麻烦了,毕竟文盲率太高了,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基层干部,外加其他技术兵种,比如火炮以及辎重兵,都需要时间,同时所有士兵还都得进行扫盲学习。
总之,李志高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扑在军队建设上,主要的时间都花在去军校授课上。
为了尽早让部队形成战斗力,他的五百多名军校学员也分成了两拨,每波二百五十人左右,所有人一天当中只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军校上课,另外一半时间则要下部队去亲自训练手下的兵,可能是上午去学习,下午就要下部队训练手下,或者上午训练士兵,下午去上课这样。
也就是说,这批军校生从一开始,就不只是单纯的学生那么简单,他们直接就被李志高任命为部队的各级主官,整个一万两千人的主力师,外加一万八千人的后备师,再加上党卫营以及特种部队等诸多部队,基本就是靠这五百多学员来维持的,当然,这五百名学员,有三分之二是预备役党员,剩下的三分之一则陆续成为正式党员。
具体在部队中,要做到在连队一级,至少有一名预备役党员的副连长,以及一名预备役党员的指导员,而在一个连队中,至少要有三名预备役党员,建立一个最少三人的党支部,这就是所谓的支部建在连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光荣党牢牢把握住军队的控制权与指挥权,形成党指挥枪的格局,并从此形成制度。
至于尹锐志,当初李志高原本是想让她去女校当老师,但她却不愿意,反而选择加入太平军校学习,并且靠优异的学习成绩,通过正大光明的考试,竞争上岗,成为了女兵中的一名营长,掌管着1200名预备役女兵。
为了能够专心负责军务,李志高专门把刘润生招了回来,让他全权负责太平府的民事方面。此时正好太平府正在搞自治,于是刘润生就成了太平府咨议局的议长,可以直接调动太平府内的警察部队,因此权威大涨。如今的刘润生,至少在民政方面,已经是太平府实际上的二把手,权力只在李志高之下,却比王知府还要高。
别说,李志高发现自从把民事方面交给刘润生后,他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以前还得兼顾民生方面,得县城与军营两地奔波,浪费时间不说,还弄的他一个头两个大,现在他可以一直扑在军营里,要么去军校教课,要么去工业区指导工作,顺便频繁的来回倒腾物资,虽然依然忙碌,但却比过去更顺畅,至于太平学府方面,也一样交给刘润生负责,他只是提供教材、金钱以及药物,不再去教课了。
而刘润生当上议长之后做的却比李志高还好,比如8月初的时候,太平府附近连降大雨,好几个村子遭了水灾,是刘润生及时调拨物资,并暂停了马鞍山港口的码头建设,让那两万多工人集体帮忙赈灾,一切都做的井井有条,而所有的功劳却都给了李志高,这一下子就体现出刘润生的组织能力,让李志高刮目相看。
总之,炎热的夏天,就在纷纷扰扰与忙忙碌碌中度过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虽然尹锐志不停的拍电报跟写信,但光复会在曰本总部的人一直没有过来接触,以至于让李志高自己都失去了耐姓。就这样一直等到了十一月末,已经开始入冬的时候,李志高期待已久的光复会首脑成员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