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八章 论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个不同的中文字,一夜之间,写出有关宇宙、物理、人情、世故的文间,等于写了一篇非常精简的“中国文化纲领要点”,虽然,只写到南北时期的梁朝为止,实在也太难了。

    梁武帝本人,才华文学都自命不凡,看了周兴嗣一夜之间之间所写的《千字文》,也不能不佩服。周兴嗣因此得到宽恕,而且还特加赏赐。

    不管其真实姓如何,单单这个故事便让我不得不尊重书,话又说回来,我在一本玄幻书中加入这些,似乎本就不尊重书了……惭愧!啊啊!

    书的产生,终究是归结于文字的出现,有了文字,首先需要寻找写刻的材料。

    最早书写材料都取自于自然界,如:石块、树皮、树叶、兽皮、兽骨及动物的甲壳等等,都是其例。但这些材料,各有缺陷,无法充分发挥文字的纪录功能。春秋战国时代,知识曰渐普及,着书立说,大行其道,为应需要,简书和帛书乃相继产生。

    「简」是用竹或木制成狭长的条片,书写时,由上而下,一片一片接续下来,然後再依顺序由右而左的排列,并以绳索加以编连,这样一部著作,便能连贯而完整。帛书是丝织品写成的图书,由于帛姓柔软又轻便,携带及阅读均感便利。

    只是简书笨重,帛书昂贵,都不利于知识的普及及图书的长期发展,因而人们又发明纸张来取代它们。

    纸的出现,约在西汉时期,史书正式的纪录是公元一○五年。由于纸张具有轻柔及低廉的长处,因而,很快的成为生产图书最主要的材料。纸出现以后,虽然解决了图书生产方面的许多问题,但是生产图书,犹停留在逐字逐本的抄写,既费时又费力,还是欠缺方便。

    人们遂从长期使用印章和捶拓碑碣文字的经验中,启发了雕版与印刷技术的结合使用,便捷快速的生产图书方法,终于发明。以古法示范造纸过程。

    雕版印刷术约在初、盛唐时代出现,由于它是手工业时代生产图书的好方法,因此很快被推广利用,成为五代、

第三百八十八章 论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