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布锦棉帛。之前她前几世的物品可不是放进去的。而是随手堆在宅子门口,金银更是铺地的。那时自己不知道它的大。现在知道了,她会物尽其用。
她这么急着囤积粮食,是有原因的。到1931年东北就要全面沦陷了。如果1930年左右,劝说家人去美国避难,会赶上美国经济动荡。就算晚几年,有食物等于有一切。何况她们不缺金银。她几世的积攒,宅子里的存宝,她也发现了。至于为什么选美国,上辈子她太了解,全世界都是战争,这个世界唯一的避难所就是美国。退一万步讲,就算不在那个时候去,亦或者不去,粮食对自己和家人都是大大得益。
不是她没有同情心,不爱国,一味的只知道出国避难。只是现在国人太麻木了,小小的自己无力改变。当敌人打了你的左脸,你会静静地、低着头等待敌人打你的右脸。当只有几个拿着枪的敌人杀了你的亲人。你只是痛苦的流泪,或无畏的冲向前去同死,没有任何反抗的意识。她就算有空间,能改变多少?多少人能听自己的忠告?不会有,没有一个人会听她的。他们只会将自己看成是傻子、疯子!她不是神,她改变不了历史。她能做的只是帮组,帮助在改变不了的情况下,减少痛苦。
上辈子她就是在日本侵略之前到国外的,没有经历战火,但是从后来的报纸、图文她也是了解的。她被这场无耻的侵略战场震惊了。除了国仇家恨,更多的是她对战场很排斥,甚至痛恨。战争不是谁和谁的胜利,只是带来了毁灭和人性的丑恶。于是除了给薛良财物方面的支持。她害暗地里资助当时很有希望的一个党派,也就是中国后来的――gc党。虽说,当时,她的动机不纯。有为了给薛良留条后路的想法在里面。
这一辈子,同样她会在适当的时间帮助国内抗战,甚至更多的资助,但这前提是她安顿好自己的家人,以家人没有生命危险的前提。说她什么都好,她这辈子不能让家人有损分毫。自己囤积的米面、布匹、药品会发挥作用的。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也许是战争越来越近,也许是为了减少逃避的罪恶感。栖桐不断地耕种,收获粮食。一夜的劳碌、一夜的幸苦。晚上累的筋疲力尽,第二日恢复再劳作。如此往复,没想到,竟然拓宽了自己的静脉,武艺大大增强。
一日,杜战和凤博文的西洋老师蔡达川找到了杜老爷子。“杜老爷,不屈(杜战的字)已经十七,博文也已经十五,我和陈夫子研究过,他们不再适合家里的私塾,他们需要出去,去公立学校,去大城市见见世面!”
杜老爷子,沉吟了一会儿,“依先生之见该如何?”这位蔡先生在杜家六年了,人品才学都深的他赞赏,除了儿女情长。
蔡达川也不客气,“以他们的学识,我可以给他们联系上海复旦的入学考试,以他们现如今的水平,应该没问题。三年后他们学业有成,我可以推荐他们,到国外见识见识真正的西洋文化。学成报效祖国!”这五年的相处,他平复了自己情感的伤痕。当初未婚妻抛弃自己嫁给一个老头子做妾,让他男性的自尊受到大大的伤害。于
第010章 外出求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