玦儿点点头笑道:“好些道理小时候根本不懂,现在慢慢儿觉着懂了一些——师太曾说,最催人奋进的莫过于三种情愫:爱、恨和怕。可在恨和怕的激励下奋进的人,终有疲惫的一日,一旦那激励没有了,便如行尸走肉、生不如死,唯有让小孩从小就体会到人生中最平常的父母兄弟之爱,这孩儿长大了才能遇到挫折也不气馁,受到打击也能重新站起来……这样的小孩,出生在平常家里,将来也必是一谦谦君子;若是为帝为君,则是国之大幸……”
她一边说一边比划着,絮絮叨叨的讲了半晌,竟让季涟陷入沉思:“倒是很有道理——只是以前从来不曾听人说起过。”
从晌午一直说到掌灯,小两口猫在凉椅上探讨了若干育儿宝方,到用晚膳时季涟又憋出一句:“你说……呃……你师傅可曾说过,这小孩子若是一直这般的宽厚仁爱……那若有人欺到他身上,那又该当如何?”
季涟是打心底不相信如申生那样的人能成大器的,可又觉着方才玦儿讲述的这一番道理实在是句句切中他的心坎,生怕这最紧要的关卡上出了差错。
玦儿想了想笑道:“说出来你可别笑——我师傅说的话,说出来了可有些逗人。”
季涟猫在椅背上满是好奇,玦儿抿着嘴笑道:“我师傅以前曾跟我说——宁与豺为敌,不与彘为友,所以……她说宁愿教出来一个混世魔王,也别教出来一个傻子在她面前现眼。”
季涟愣了片刻,这才抓着椅背闷笑起来。
笑过了之后,自然要将这一日的成果付诸实施——他一晚上都在玦儿耳边絮叨这孩儿是三岁启蒙好还是四岁启蒙好,是上午学弓马骑射下午念书还是上午念书下午修习弓马骑射等等问题,可惜孕妇嗜睡,他絮叨了半晌后现玦儿已枕着他的胳膊睡得正香甜,又怕再絮叨下去吵醒了玦儿,这才收了舌。
第二日又是逢九,玦儿起身时季涟还未醒来,想着今日又要去拜见张太后,只好悄悄地穿戴好了,嘱咐凝儿和小王公公好生伺候,自己先去了明光殿。
自玦儿有孕后,逢九到明光殿拜见张太后的人一下子又齐了起来——起初张太后说众人不必拘着逢九的日子,只要平时多走动便好,于是各人都是约着三五个相熟的一起来,今年三月过后,不知是为了什么道理,逢九来的人又齐整了许多a
每回的话题总离不了玦儿的肚子。
张太后偶尔同她讲一些四个月要注意什么,五个月要怎样,六个月不能吃什么的问题,其余的人竟然也各出花样,这个送一幅小虎头的帕子,那个送一件小孩睡觉搭的肚兜——活似这孩子一出来,便有七八上十个母亲在疼爱一般。
袁美人问陛下可有想好孩子取什么名;
苗充媛在和李婕妤讨论这孩子若是得陛下之眉贵妃之目,当是一等一的美男子;
赵充仪和秦修媛夸赞这孩子将来心性必是十分好的——听说贵妃娘娘常和周昭媛一同垂钓,最是陶冶心性的;
江淑瑶面容的憔悴是有目共睹的——陛下冷遇中宫,已经不需要人说才能明了,若是季涟单单不喜欢皇后,后宫中能雨露均分,她倒也没那么着急——可如今的情势,就是御花园的花匠,也知道母以子贵的道理……
季涟醒来之后听说玦儿去了明光殿,心里倒没有前些日子那般焦急——他虽然不想让玦儿到明光殿去低眉顺眼的走个场,可若真不去了,似乎也确实招摇了些。
趁着凝儿波儿帮他更衣打水洗脸的空当,他又细想了一番昨日玦儿同他说的话。他同张太后的关系时紧时松,想起来总存着疙瘩——无非是因为他不是张太后亲生的缘故,便是他看着涵,也总连带着有几分隔阂……
历朝历代之中总免不了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事端,他此时细想起来,一母同胞的兄弟同室操戈的总是少数——只要放在一块养,母亲没有太偏颇之处,同胞的兄弟,总是能抱作一团的……
他当年向
第七 十章 东风遥梦入江南-->>(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