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荆南整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名弓手两名。刀手一长柄马刀为主要武器配备长柄马刀一把投枪三支以皮甲为护具。枪手一名以连丈长枪为主要武器另配短柄马刀一把投枪三支以皮甲为护具。弓手装备弓一把矢两壶手弩一把矢二十支短剑一把以皮甲为护具位于伍之正中以弓箭及远手弩及近。

    水兵营根据各自在战舰上的位置进行相关的训练至于个人的装备则统一以回旋缥两枚、弓一、矢三十短剑一把为武器。这还是水军都督甘宁强烈要求的结果如果按照李晟原来的看法那是没有必要装备这些的。“如果到了我们的军舰要和人家面对面近战的时候基本这战斗也要输了!”李晟是这样认为的。对于并不是很熟悉水军的他来说接弦战无疑是一种落后的需要避免的作战方式――这一观点并不被甘宁等人认同虽然他们也认为李晟给他们的战船是十分强大的。

    水军6战营是李晟军新设的编制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6战、偷袭等等……以装备短柄马刀一把、回旋镖两枚、雷火弹十五枚、弓箭一把、矢二十、飞爪一具为武器并以皮甲作为护具的士兵被李晟当作精锐中的精锐来要求。就一般而言水军6战营除了在李晟名称和李晟自己的近卫营不同之外其他的都是按照近卫营的标准来训练的。上船能当水兵、下步能为6军、有马能成骑兵都是他们最基本具备的能力。当然能够进入水军6战营的士兵在李晟军中所享有的待遇也是最高的。

    工兵营说实在的却是李晟将后世的工兵与掷弹兵相结合而形成的兵种。“能够制造各种攻城器械、使用投石车、床弩、飞火箭车、雷火弹为主要武器。在具有一定防护条件下具备拥有独立作战的能力。”这便是李晟对他们的要求。尽管在这整军的最初他们不太可能拥有如此高的水平但他们确实是要往这方面展的在今后一年的时间里。

    整军扩编的计划是分成两个部分来进行的第一步分就是在一年的时间里完成这十万人二十五个营的整编这是作为李晟军主力野战部队使用的而第二步则是在十万人的基础上扩展出所谓的十万城防部队也就是戍卫营这一部分大约是六十个营二十四万的规模。这数量虽然很多很惊人但在事实上却不是那么恐怖的。与完全脱产并作为攻击部队的主力来说这二十四万的戍卫营简直可以算是曹操那边的屯田部队和新兵营的结合体。没有什么整编混编的区分基本没有皮甲的保护戍卫营的士兵都是刚刚告别家园被征召上来的百姓是作为那十万主力的后备力量和协防力量使用的。

    他们的出现是李晟根据后世的兵役和眼下自己的要求而提出的。在整编的方案中李晟军的士兵只需要服满十年的兵役便可以申请退役。而这所谓的十年期中又只有五年是作为正规兵役存在的。即是说一名刚刚为召入李晟军的士兵必须先在戍卫营中呆满三年在屯田的同时进行一名士兵的训练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上级的要求分配到各个主力中去随主力参加五年的作战挨这五年作战期满则退回到戍卫营中作为戍卫营里的基层骨干为戍卫营培养新的士兵并逐渐适应所谓没有血腥的生活并在之后的两年里退役。

    相较而言十年的兵役期比后世那短短的只有三年的兵役期相比实在是长了不少。本来李晟也是想直接套用着后世的办法但在反复的盘算考虑自己眼下所面临的形势需要之后还是很无奈的放弃了那样做:“没办法呀这个时代人的水准尤其是来当兵之人的水准实在太低了。”李晟无奈的头痛着。在他看来新招来的士兵没有经过两年左右的教训根本就不可能养成一个士兵的模样这令他不得不设立一个前三年的“缓冲期”。至于那后两年则是出于对士兵自身情况的考虑而设的:在南下的人流中李晟见过一些为了逃离血腥而离开军队的人他几乎都从他们的身上听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想在血的厮杀中存活下来很难而存活下来之后想重新归于平静更难。所有的人都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将那一闭眼就看得见血淋淋的战场之景从自己的梦消除慢慢的才习惯了原本就应该属于自己的平淡。

    “那几乎是一段难为兵难为民的日子。内心的痛苦比身体上的疲惫更盛。”一位小读过几年书最后当上一个小军官的荆州兵如是说道。

    李晟想想就理解这种感觉他听着他们对自己的描述结合着后世听来的那有关退伍之人难以在社会上生活的种种便决定设立了这最后两年的缓冲期并从原则上确立了所谓退役兵的安置办法――反正荆南之地地广人稀既然我们人少那就蓝这些退伍兵都去种田吧一人给他们分上十亩田地似乎也就够养活一家子的了。李晟具体没有算计过这个时代养活一家人究竟需要多少田亩因此他也只是确定了这么一个原则而将具体的数目交给廖立、庞统他们负责。因为不止一次听历史课上老师们讲述中国人对田地的渴望李晟便直觉的以为分给他们田地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十亩地只是一个服完十年兵役没有任何军功的老兵所能领取的数目。而就现在这个乱世来说能在十年的兵役中活下来却没有任何军功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要么死亡、伤残、要么杀敌立功这个时代的军队就是这么残酷。于是李晟根据秦朝的耕战奖惩政策和后世的军衔制度设立自己这边的士兵军功等级:每获取敌人级五颗或俘虏敌人三名着升军衔一级每升军衔一级则获取田地亩数增加五也就是所谓“一个敌人的级值一亩地”的办法。另外规定士兵因兵役或战功所获取的田地其所有权归于“国家”(现在是李晟自己所有)士兵及家属只拥有土地的耕作权耕作权允许恩及两世两世之后则将田亩数降为原本田亩数的一半归于军属所有而另一半则重新收归“国家”。战死者按照战死者的军衔的上两级也就是加封十亩地给予战死者的亲属;而伤残者则根据伤残着军衔等级的上一级到两级加封五到十亩地给伤残者或其军属。

    至于军衔则分为:卒、兵、士、尉、校、将、帅七级分为二十一阶:卒者初入伍之人也分上、中、下三阶其家属享受十亩田地的待遇兵役前三年按年提升军衔不加入军衔田亩制之中;兵者征战之士也分上、中、下三阶主力军中之兵可以为之按斩数目而获衔按军衔田亩制获得相应的田亩奖励下兵十亩地中兵十五亩上兵二十亩;士者伍长之从也分上、中、下三阶按斩数目而获衔按军衔田亩制获得相应的田亩奖励下士二十五亩中士三十亩上士三十五亩;尉者排、标之长也分上、中、下三阶按斩数目获衔按军衔田亩制获得相应的田亩奖励下尉四十亩、中尉四十五亩、上尉五十亩;校者曲、营之长也分上、中、下三阶按斩数目而获衔按军衔田亩制获得相应的田亩奖励下校五十五亩中校六十亩上校六十五亩;将者统军之长分上、中、下三阶按战功或众议而获衔按军衔田亩制获得相应的田亩奖励下将七十亩中将七十五亩上将八十亩;帅者将将者也为尊衔按军衔田亩制获取百亩田地为奖励。

    由于使用了一人为兵全家受益的奖励制度使得李晟军的士兵们能够安心的作战而不必顾虑身后的事情。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自己在前方杀敌更多获得的军功更大他们在身后的家人才能活的更好。

    建安十四年七月的这场整兵运动令李晟军的军力和作战意志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它使得李晟军成为天下间最不怕死的军队之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